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7|回复: 1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俄重筑海基核威慑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1 16: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沈晓元 于 2012-1-12 15:49 编辑

即使卖掉克里姆林宫,也要及时造出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因为,这关系到俄罗斯的未来

——俄罗斯总统普京

2007年4月15日,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北德文斯克,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个冷清的俄罗斯北方城市。北方机械制造厂的厂房内,一艘通体黝黑的庞然大物从北方机械制造厂的船台上缓缓滑入水中,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亲自为它剪彩。随着香槟酒在艇尾方向舵上被敲破,17年来,俄罗斯建造的第一艘战略核潜艇宣告下水。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服役宣告俄罗斯海基核威慑力量走向复苏之路。4月10日,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在俄罗斯政府工作会议上副总理伊万诺夫兴奋的宣布““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将在俄罗斯北德文斯克海军基地的白海下水。“这是17年来,俄首次建成的一艘先进核潜艇,尽管我们还需要一年时间来安装其他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但它一定是俄罗斯史上最强大的核潜艇!我们还计划建成另外3艘同样级别的核潜艇,其中‘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和‘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已在建设中。”

按照计划,北风之神首艇今年将进行海试,并进行国家定型试验,明年正式加入俄海军行列。另外北方造船厂还在加紧建造另外两艘同级潜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和“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潜艇,他们已于2004年和2006年开工,将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建成并交付使用。
停靠码头的俄海军“奥斯卡”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资料图片)
俄罗斯未来国家战略的支点

就在“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下水前半个月。2007年4月1日,俄罗斯军方将领和战略专家就美国计划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问题,表达了严重抗议。俄军方将领指出,美国此举的深远意图就是全面包围俄罗斯,进一步打压俄战略空间。俄国际安全中心主任阿尔巴托夫也认为,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借口是防范伊朗导弹威胁,实际上,伊朗的导弹袭击并没有美国担心的那么大,华盛顿的计划显然有其更深远的用意。俄地缘政治学院副院长伊瓦绍夫上将则指出,美国和北约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包围俄罗斯,瞄准俄领土纵深,这对俄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

这已经是近年来,我们不知道第多少次听到俄罗斯对美国蚕食其战略空间所表达的抗议了。俄罗斯的愤怒是真实的,但他们的愤怒也是无奈的。从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经历了长达15年的国家转型期的阵痛,其武装力量的威摄力降至前所未有的低点。面对北约连续三轮东扩,美国在俄罗斯腹地的中亚五国大搞颜色革命,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空前压缩。大国间的力量博弈,仅有愤怒和抗议是无用的,正如伊瓦绍夫上将所说:俄罗斯必须坚决做出适当的反应,要么发展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要么发展能突破对方反导系统的攻击力量。在这种时候,还有比下水一艘满载着12枚射程超过1万公里,战斗部当量百万吨的洲际导弹巡弋在深海大洋的战略核潜艇更有力的回击吗?

从更深的层面讲,俄罗斯的地缘现实决定了,它即使不是像美国那样拥有全球利益,也是跨地区的大国;它的国家战略即使不是进攻性的,但也绝非纯防御性的。2006年1月,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称他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和发展最低限度的战略核威慑能力,并足以保证能抵御目前,甚至未来的军事威胁”。“俄罗斯军队将进行改革,以期重振军威,再次赢得西方大国的尊重。”而俄罗斯总参谋长尤里·巴鲁耶夫大将则阐明了俄军未来发展的重点。2006年1月25日,他在《独立军事评论》上撰文指出,俄罗斯将放弃不惜代价与潜在敌手保持数量均等的方针,转而根据非对称原则确定武装力量发展的优先方向。寻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兵力兵器效用最优化的途径。

巴鲁耶夫的话说得很清楚,已经渡过转型阵痛期的俄罗斯将不会重建和前苏联一样庞大的常规军事力量,俄罗斯也要打非对称作战,也要拥有自己的“撒手锏”。战略核潜艇以其超群的隐蔽性、自持力和战略武器投送能力成为非对称作战的不二选择。
俄罗斯海军“奥斯卡”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资料图片)
根据俄罗斯军方“2006-2015,战略弹头计划”俄罗斯将大大降低对洲际弹道导弹这一传统战略力量中坚的依赖,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头减少60%,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四年时间里从近2000枚弹头下降到大约760枚弹头。而海基核力量将占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57%以上,能担负70%-100%的战略使命,而所需费用仅占国防开支的5%-6%,海军费用的25%。未来俄罗斯的核威慑与核反击的主要重担将更多的由海基战略核潜艇承担。

正是在这种战略背景之下,出于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以及维持俄美两国在战略核力量上平衡的考虑,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俄罗斯选择了坚持发展新一代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现实道路,以弥补现有的海基核力量与美国之间明显的差距,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北风之神”将成为俄罗斯未来国家战略的支点。

卖掉克里姆林宫,也要造“北风之神”

北风之神是一级迟到了十年的战略核潜艇。它原本应当在20世纪末就接替台风,站在红海军的战略攻击前沿,但苏联的解体改变了一切。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启动了。由于俄第三代战略核潜艇台风级问题多多,如排水量、体积过大,(水面排水量24500吨,水下排水量更达到惊人的33800吨);自动化程度不高,艇员人数比同期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多出20-40人;作战能力逊于俄亥俄级,台风级每艘艇装载20枚SS-N-20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9000公里,每枚导弹携带10个10万吨当量核弹头,而后者携带24枚“三叉戟-II”(D-5)型导弹,射程11200公里,每枚导弹携带8个分导式核弹头,总当量47.5万吨。基于以上缺陷,前苏联高层决定研制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研制代号955型,命名为北风之神。技术要求必须将排水量控制在20000吨以内,同时提高自动化程度,最重要的是能够搭载更新型、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潜射弹道导弹。研制工作交给了久负盛名的圣彼得堡“红宝石”中央设计局。

但是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当局下拨的研制经费越来越少,整个研制工作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许多优秀的设计人员也离开了设计局,这给北风之神的研制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直到1996年11月2日,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北德文斯克市的北方机械制造厂才铺设了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第一根龙骨。

但没人想到,被时任总统办公室主任的丘拜斯称为“重现俄罗斯和前苏联海军的辉煌”的北风之神的建造工期却一拖就是11年。按照原计划,北风之神将搭载SS-N-28型潜射弹道导弹,导弹的研发任务与潜艇同时开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首艇将于2001年服役。但SS-N-28导弹的研制计划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下马中止(下文有详解)。万般无奈之下,俄高层决定用更先进的“圆锤”(又译“布拉瓦”)导弹替换SS-N-28。两种导弹尺寸和重量均有较大差异,潜艇的武器系统乃至整个艇体结构必须推倒重来,而且“圆锤”导弹的研制也不顺利,多次试射失败,导致北风之神的建造进程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随着研制工作的展开,经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正处于国家转型期的俄罗斯经济情况不容乐观,军费连军队日常训练和战备都难以支撑。俄海军许多新型装备研制和采购都由于经费原因而不得不取消,俄罗斯海军官兵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许多在建舰艇被拆解、变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北风之神也难逃经费梦魇的纠缠。1999年初,“尤里·多尔戈鲁基”号面临停工。尽管海军竭力呼吁:如果经费再不下拨,北风之神将难以按照原计划承担俄罗斯的国家核反击任务,原本已经朝美国方向倾斜的核均势将更加不利于俄罗斯。但早已左支右绌的俄国家杜马国防预算拨款委员会也实在无能无力,建造拨款时断时续。到2003年底,“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建造工程仅完成47%,已超过原计划服役时间3年。而俄罗斯国防部更悲观的预测,如果再不能弄到钱的话,首艇下水的时间恐怕得延到2010年至2012年。

在北风之神存亡绝续的关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直接介入改变了它的命运。2004年,普京两次亲眼目睹海基弹道导弹发射失败,同时,海军上报水下核力量盘点数字也极大的触动了普京:2000年,俄罗斯海军只有25艘核潜艇还能服役,所携核弹头为2272枚,远远低于国家战略需求;2003年和2004年,俄海军仅有2艘战略核潜艇能出海执行威慑巡逻任务。要知道,冷战高峰时期,全世界的海面下,曾有多达61艘的前苏联核潜艇在执行巡逻任务。而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仍然保持着冷战时期的水平,每年派出弹道导弹核潜艇执行巡逻任务的数量超过40艘。普京深刻意识到,海基核威慑力量的萎缩将对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带来灾难性影响。2004年1月,普京在政府高层会议上“龙颜震怒”:“就算把克里姆林宫卖了也要造出新一代战略核潜艇来,这关系到俄罗斯的未来。”

2004年由此成为俄潜艇部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此后,由于普京的频繁过问,“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建造拨款很快到位,同年3月19日,北风之神的第二艘“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也开工建造,2006年3月19日,第三艘“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开工。这期间,普京总统不时亲自过问潜艇建造速度,给北方造船厂的工人提高工资,节假日时必发贺电鼓励,大大提高了工人们的士气。此时,俄罗斯新一代核潜艇的建造速度是过去几年的十倍。
抗衡俄亥俄

作为俄罗斯寄予厚望的最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北风之神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和期望,在它的身上凝聚了几十年来苏/俄在潜艇制造技术上的精髓,在潜艇减震、降噪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具体战术-技术指标如下:水面排水量14720吨,水下排水量17000吨,艇体尺寸为171.5(长)×13(宽)×10.5(吃水)米,水面最大航速12-16节,水下最大航速26-27节,最大潜深450米,安全工作深度400米,人员编制130人(一说50人)。

由于俄方尚未解密,北风之神的具体外形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有消息称为了确保其优异的水下航行性能及隐身效果,俄克雷洛夫中央科研所对艇体结构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和试验,在数个方案中优化选择了近似拉长水滴型的流线造型,与971型阿库拉级(北约代号“鲨鱼”)相似。这种外型结构能够在保证水下高航速的同时,减少艇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降低航行时的噪音。

北风之神的主动力装置为1座OK-650型压水反应堆和2座汽轮机,双轴推进。其中OK-650型压水反应堆也是台风级的主动力装置,最大功率为380兆瓦,汽轮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74570千瓦,强劲的主动力装置使得该级艇的最大水下航速达到27节,水下机动性能超过美国的俄亥俄级。另外还装有2个低噪音推进电动机,用于水下低航速时的安静航行。

水下安静性能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核潜艇的诟病,也直接影响着俄核潜艇的水下生存和对抗能力。俄罗斯的技术人员一直以来都在为此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在阿库拉和奥斯卡等上一代核潜艇降噪成就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花了很大力气,将北风之神的水下静音性能又提升了一大截。首先北风之神的艇体表面贴敷了厚度超过150毫米的高效消声瓦,同时主机等主要噪声源安装了整体浮筏式双层减振基座及隔音罩,艇内机械装置也进行了降噪设计,设计人员还在消除红外特征、磁性特征、尾流特征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独到的隐形措施。在国际上大多数下一代新型核潜艇均采用新式的泵喷式推进器(如法国的凯旋级、英国的前卫级)的时候,俄罗斯却丝毫没有理会国际潮流的变化,在其最新型的885型北德文斯克级攻击核潜艇上依旧采用传统的7叶大侧斜螺旋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同期建造的955型北风之神应该也不会采用泵喷式推进器,而沿用传统的螺旋桨推进装置。但可以肯定地是其航行时噪音要小于上一代潜艇,有专家推测,北风之神的水下航行噪音仅为108分贝,比一向以静音闻名的美国俄亥俄级的110分贝还要小,而俄罗斯上一代的台风级水下航行噪音为115-135分贝。按照国际公认的算式,潜艇水下噪音每减小6分贝就可使敌人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缩短一半,一旦潜艇自身噪音降到90分贝,那么海洋背景噪音就可以完全掩盖潜艇行踪。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声纳系统无法在远距离上及时准确地发现北风之神。

另外在其他主要作战性能指标上,北风之神级比台风级要有很大提高,有些方面甚至要优于美国俄亥俄级,主要表现在:

战略导弹方面。北风之神级首艇上装有16个导弹发射筒、12枚“圆锤”(SS-NX-30)洲际导弹,射程1.1万公里以上,命中精度为300-500米,导弹舱设在指挥台围壳之后。而后服役的同型潜艇将完整配备16枚“圆锤”战略导弹。而美国的俄亥俄级所配备的“三叉戟-II”型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只有1.12万公里,且每枚只载8个弹头,小于“圆锤”的10个弹头数量。因此战略导弹作战能力上北风之神略胜一筹。

常规自卫武器方面。北风之神装备了6具(有说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16枚鱼雷和SS-N-15型反潜导弹,同时还配备了SA-N-8型近程舰空导弹,自身防卫作战能力相当强悍。俄海军还在考虑将来装备速度达200节的“暴风”高速鱼雷,这种鱼雷不仅能有效地反潜,而且也能反鱼雷,一旦真正装备,那无疑将会是对手的梦魇。

电子系统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前苏联在电子工业方面始终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差距较大,电子系统落后严重制约着苏/俄核潜艇的发展。但是俄罗斯设计人员在北风之神潜艇的电子作战系统上下了很大功夫,大大缩小了与西方先进水平的差距。艇上安装了一套“公共马车”型作战控制指挥系统和一套“斯卡特”型综合声纳系统,后者包括艇艏声纳、舷侧声纳和拖曳线列阵声呐。同时整艘艇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艇员人数比台风级的163人大幅减少,与俄亥俄级的134人接近。

从整体战术技术指标上看,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达到了俄海军的基本作战要求,赶上并略领先于美国俄亥俄级潜艇,能够替代体积庞大、效费比不高的台风级承担战略核反击的重任。

剑之锋芒,“圆锤”潜射弹道导弹

如果说北风之神是一柄利剑的话,那么其搭载的新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就是这柄利剑的锋芒。

在北风之神研制之初,苏/俄海军高层就下达了配套的潜射弹道导弹研制计划,研制工作在原有的PCM-52“鲟鱼”(北约代号SS-N-20) 基础上进行,计划代号PCM-52B“小帆船”(北约代号SS-N-28),研制单位是著名的马克耶夫设计局。苏/俄海军认为:己方在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多以液体燃料推进剂为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固体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由于结构简单、重量轻和便于储备保管等因素已经成为世界强国海军潜射弹道导弹发展的方向。装备台风级的SS-N-20虽然是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但是其高达100吨的重量要比美国“三叉戟”导弹多了近40吨,推力却要小30%,最大射程仅为9000公里,突防能力也要低于“三叉戟”导弹。整体看来,苏/俄固体潜射弹道导弹要比美国落后5年左右。这对于誓与美国一较高下的红色帝国是难以忍受的,因此高层下达的SS-N-28的性能指标要求相当苛刻:发射重量不能超过100吨,要尽量达到“三叉戟”导弹的标准,能够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要达到10000公里,并且须具备较强的末端突防能力和较高的命中精度。

为了配合试验,俄海军将一艘台风级核潜艇(编号为TK-208,后更名为“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改装为试验艇,计划一旦完成试验,就对其余5艘台风级进行改装并把导弹安装在研制之中的北风之神上。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型导弹最初的三次试射均以失败告终,这让领导层相当不满意,认为这是在浪费本已十分紧张的海军军费。1998年中,经过俄罗斯国防工业委员会数次讨论后,决定中止并取消该导弹研制计划,同时对新型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进行公开招标。

参与竞标的有两家机构:马克耶夫设计局和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其中后者为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研制了赫赫有名的“白杨”(北约代号SS-25)及“白杨-M”(北约代号SS-27)陆基战略导弹。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值得关注的是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的设计方案,即在陆基“白杨-M”导弹的基础上,研发可与“白杨-M”通用70%零部件、并能满足俄军技术指标要求的新型导弹。考虑到“白杨”及“白杨-M”导弹有非常高的试射成功率(据统计在13次试射,仅失败了1次),同时新导弹可与陆基导弹通用大部分零部件,能够节约研制成本、缩短研制时间、减轻日后维护负担。唯一让人担心的是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没有研发过潜射弹道导弹,经验不足。经过慎重仔细研究,俄国防部仍然决定将新导弹的研制计划交予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项目代号为“圆锤”(北约代号SS-N-30),总设计师为著名的“白杨-M”之父尤里·索洛莫诺夫。需要指出的是,“圆锤”与“白杨-M”虽然有着技术联系,但前者不是后者的简单复制,由于潜射和陆基的不同技术要求,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武器系统。

在新导弹研制计划下达的同时,俄海军司令库洛耶多夫大将在1998年9月指示“红宝石”中央设计局按照“圆锤”导弹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指标对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重新设计。

虽然获得了“圆锤”导弹的研制合同,但是由于经费过于紧张,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一直没有获得任何研制经费,因此进展十分缓慢。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制定了《俄联邦海军战略(草案)》、《2020年前俄联邦海洋战略》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海军发展的方向和战略规划,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确保海军军费的拨付。“圆锤”导弹的研制资金全部足额发放,研制进入加速轨道。经过索洛莫诺夫率领的设计小组的艰苦努力,“圆锤”导弹设计草案在2000年通过验证后很快就于2004年进入原型弹模拟试验阶段。2004年底,TK-208潜艇在白海进行了“圆锤”导弹模型的水面及水下发射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2005年9月27日21时22分,这艘潜艇在白海海域水面,试射“圆锤”导弹,导弹飞行了6000公里后准确命中了位于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上的靶标。同年12月21日,TK-208潜艇在同一地点水下发射了一枚“圆锤”导弹,成功命中目标。前几次的成功试验让俄海军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但好景不长,2006年9月7日、10月25日、12月24日在白海海域进行的连续三次水下发射试验均未能成功,导弹在发射数分钟后均偏离轨道坠入大海。试验失败后,反对声浪四起:一方面导弹试射的花费过高,俄罗斯不能再往一个没有希望的项目上投入资金了(有专家计算过:核潜艇出海一昼夜就要花费10万美元,追踪及遥测系统要花费50万美元,导弹本身价值5000万美元,运送及安装还要再花费10万美元,每次试射行动的花费都不低于5100万美元,整个项目已经花费了8亿美元);另一方面导弹的陆海通用性是最有争议的,目前几乎所有核大国的潜射弹道导弹都是专门研制,原黑海舰队司令巴尔金上将就公开指出:“导弹弹头以及设备舱确实可以统一,但其他系统就不同了。我敢说,美国人现在也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才能彻底解决陆基及海基导弹的通用性问题。”

虽然外界非议颇多,但俄高层还是选择了支持“圆锤”项目,主要是因为北风之神很快就要服役并承担作战任务,不能到最后出现有艇无弹的尴尬局面,“圆锤”无论如何也要研制成功。2007年将成为“圆锤”导弹关键的一年,俄高层已经给海军和设计局下达了死命令: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俄国防部已决定将该导弹的发射试验次数增加至15次,确保导弹日后服役的可靠性。

“圆锤”导弹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弹径1.8米,发射重量48吨(有资料说20吨)左右,射程1.1万公里以上,命中精度300-500米,弹上搭载10个1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为了有效应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该导弹加装了防辐射及电磁干扰的防护罩,增加诱饵装置,增强导弹外壳强度,使其能承受500米距离上核爆炸的冲击。同时导弹飞行主动段速度远超过其他同型导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发射初始的上升阶段被反导系统摧毁。并且弹头段安装有末端助推系统,弹头在最后飞行中可以自行机动以调整攻击方向,弹上安装有惯性导航和卫星定位接收机,可确保打击精确度。整体上说,“布拉瓦”的突防能力比“白杨-M”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如此优异的性能使得“圆锤”导弹造价不菲,每枚约为5000万美元。

有限海基核力量

对于俄罗斯而言,北风之神的服役象征意义要更大于现实意义。毫无疑问,它是俄罗斯在经历十余年低谷之后,重筑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里程碑。但北风之神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俄罗斯的海基核威慑力量。首艇虽然已经开始海试,但“圆锤”导弹是不可能在今年装艇使用的。莫斯科热学技术研究院首席导弹设计师尤里·所罗莫诺夫就公开宣称“照原计划在2007年将这种导弹部署到一线部队,这种可能性已经变得微乎其微”。根据俄海军的时间表,第二艘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最快也要等到2008年才能交付俄海军,而第三艘则要等到2012年才能完工。虽然有消息称俄罗斯计划在2017年前建造8艘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但是原子能科学家公报的专家们却不相信这一点。罗伯特·诺里斯和汉斯·克里斯滕森认为,如果建设仍按现有速度进行,那么最后一艘北风之神要等到2026年才能服役,与第一艘北风之神潜艇安放龙骨的时间相差30年之久。他们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支北风之神核潜艇舰队在规模上将与英国或法国的战略核潜艇编队相似——大约由4艘战略核潜艇组成。而且即使8艘北风之神全部顺利服役,比不上美国现有的14艘的规模,俄罗斯的海基核力量将是一支规模有限威慑力量。

这与俄罗斯未来追求非对称的有限威慑的武装力量发展战略是相吻合的。或许,我们应该适应一个只拥有有限国家利益,追求有限战略目标的俄罗斯。圣安德烈旗指引下的俄罗斯海军不是,也不再可能是当年称雄大洋的红海军。北风之神或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但俄罗斯已经不准备再把洲际弹道导弹对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了。
B03A4339A0321516AFAA1EE1BB90EF7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16: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风之神级“尤里·多尔戈各基”号战略导弹核潜艇
121625497_11n[1].jpg
121625497_21n[1].jpg
121625497_31n[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4:01 , Processed in 0.2068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