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47艇舵信王岩 于 2012-2-13 09:30 编辑
我的献血记
去年,五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我上街闲逛,在街心花园旁看见了那辆风雨无阻定时定点守候献爱心人们的献血车。前不久我孩子告诉我,他义务献血了(他也是第二次献血了)。听到他的经历后,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让自己再献血一次,以前在宝钢系统工作期间,我也有过几次献血。我已经50开外了,“老骨头”能再尽自己一点爱心,成为社会爱心传递中的一环,用感恩的心将这份仁爱传递下去,那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啊。那天正好无事,趁此机会一了夙愿。
填好表格,先是初筛,得益于我常年运动,居然各项指标很好,那位戴眼镜的护士说“如同年轻人一般”,且是比较紧缺的B型。通过后走到献血车的上层等候,这时候献血的人们不少,大家都安静地坐在两旁,神情友善而安宁。一对情侣坐在一旁,男孩刚刚献血完毕,正在用手压着静脉处的针眼,女孩细心地把袋装牛奶的吸管插好,送到男友的嘴边,两人相视一笑,千般柔情尽在不言中。曾经看过《叶塞尼亚》这部影片,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在吉普赛人的传统婚礼,新人把自己的手腕割破,然后用五彩丝线将两人的手腕缚在一起,让两人的血液融合在一起,吉普赛人相信血液和爱情息息相关,这样夫妻双方就能两情不渝白头偕老。不知这对情侣是不是受了这个浪漫传说的影响,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爱。
而医学上对血液的解释可乏味得很:血液分为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中水分占91-92%,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和其它有机物质。这是医学对血液的理性解释,而在各种的神话传说中,关于血液的解释就有趣的多,也体现出古人对血液流失的恐惧。在蒙古族的传说里认为人的灵魂会随着血液离开,在古沙场上被擒获的宁死不屈的勇者,往往会提出不流血而死的要求,而对手也会满足他们的请求,用绞刑让勇敢者死得有尊严,这里鲜血是勇敢和尊严。
正胡思乱想中,轮到我上去献血了,虽然有所准备,而且不是第一次,但还是受了一点紧张:献血用的针头比平时打点滴的要粗得多,扎进血管的时候也痛得紧,献爱心也是需要勇气和承担痛苦。不知不觉中200CC的血已经献完了(前两次献血都是400CC,那时候年轻啊),护士递过一盒牛奶温柔地说了句:“谢谢你。”离开献血车前,再次看了一眼装着自己刚刚献出的200CC殷红鲜血的袋子,我知道一部分“灵魂”已经带着新的使命离开了我的身躯,愿需要它的人得到一份健康的祝福、一份春天的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