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77|回复: 6

弘杨红军精神,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1 16: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弘杨红军精神,强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我参观完毕张爱萍故居出得大门,根据指向牌指引,张爱萍故居右前方半山腰就是《达洲红军文化陈列馆》我走在宽敞不陡的步梯爬上山腰,眼前是一石砌的大水塘。水塘内侧的斜护坡上有三条10米左右的步梯到达该馆大门大广场。三步梯中间的步梯左右,各有一条青草绿化带,在绿化带内, 经过绿化园艺师精心修剪的有凌有角的三个紫红色五角星。一幢白颜色高大建筑物呈现在眼前,此建筑物玻璃大门上方,有紫红色标牌,书写金字草书:《达洲红军文化陈列馆》。又在其下方悬挂一红色黄色字横幅,上书:“大力宏扬红军精神,为建设美好繁荣和谐四川而努力奋斗”的标语。整座《达洲红军文化陈列馆(以下简称:陈列馆)》的宏伟外貌,和多个山峰及绿被起伏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此时,再观平静水池水面,也展现了陈列馆的雄姿,非常具有诗情画意,体现了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十分秀丽,壮观。水塘两侧铺有花格瓷砖,均可以步行至三条步梯到达陈列馆大门广场。在该馆开阔广场左侧,可见一架退役“米格”战斗机停放于此,衬驮出陈列馆很有军事气息。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穿过陈列馆广场步入该馆玻璃大门,只见一高大弧形大厅的白色墙壁上,展现白色玉石雕塑:展现 出苏区群众送亲人参加红军;群众踊跃支前;红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发起进攻;红军渡江作战的的生动场面。又见一尊红军指战员在红旗指引下,激烈战斗的深动场面十分感人。
《 达洲红军文化陈列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一、前言;二、红军战斗在达县;三、马列主义在达县传播;四、革命烈火烧偏巴山;五、营山战役南下东进;六、宣达战役战果辉煌;七、坐败围攻决战万源;八、红军文化照后人;九、将星催璨耀达洲等内容。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达洲红军丰功伟绩,该馆使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文物、标本、图表、图书、灯箱、油画、雕塑、场景、和声像多媒体有机组合,从而充分、系统的展现了 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国家贫困,民不聊生、军阀割据、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期盼变革。达洲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涌耀参加革命斗争,涌耀参加红军,可歌可泣感人事迹。所以,来至全国各地参观人流络绎不断。使人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均异口同声称赞陈列馆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是激励全国军民团结在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现在就我参观《 达洲红军文化陈列馆》谈点感想和体会:
一、达洲是革命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列主义传到东方,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的达县,受五四运动的启发,1921年吴玉章(后来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到达县讲学,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1926年下半年、陈毅、刘伯承等革命家先后到达县传播马列主义,点燃了革命火种。1923年,王维舟组织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说:“王维舟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时就是共产党员了。。。。。。。”我对毛泽东同志对王维舟共产党员的身份的认定是赞同的。因为毛泽东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参会13人,代表了全国50多名中共党员。毛泽东是其中代表之一。毛泽东后来一直在中央工作。毛的认认具有权威性。
1927年8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建立后,达洲建立党的组织有:中共大竹特支、中共大竹县委;中共宣汉特支和中共宣汉县委;中共开江县委;中共万源特支;中共达县特支。中共大竹特支是达洲最早的党组织。从资料上看,红四军未到川东北之前,中共宣汉特支、和中共宣汉县委,中共开县县委,中共万源特支,中共达县特支、中共渠县,达洲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王维洲领导的川东游击军在宣汉、达县、开江一带开展武装斗争,袭击团防,没收税款,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农会,办起了农民夜校,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创立苏维埃红色政权。
1929年4月王维舟积极筹集枪支弹药和物质,输送武装人员,支援李家俊在万源固军坝发动起义。于同月27日建立了固军坝根据地。打响了川东武装起义第一枪,成立了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军),取得白羊庙大捷。1930年7月,王维舟任四川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副司令员。东征失败后,率余部回梁山县、达县、宣汉县、开江县一带,继续发展武装。1931年5月,王维舟任川东军委书记兼游击军总指挥。同年6月,在宣汉县芭蕉场小湾组建川东游击军,任总指挥。1932年夏,任中共梁山中心县委执委。川东游击军发展到一万人。川东游击军组织序列:军委书记兼总之挥王维舟;一支队支队长冉南轩;二支队支队长王波;三支队支队长蒋琼林。川东游击军的革命斗争形式良好。达洲党组织配合红四方面军攻克达洲城后,缴获了刘成厚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对提高红军的战斗力,取得万源保卫战的最后胜利,保障中央红军北 上都具有重大意义。达洲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两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达洲人民为川陕苏区的发展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1942年6月2日评价的说:“维舟同志是我党的先辈,对党有无限的忠诚,当1925至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虽然和党组织失掉联系,但他能本着当时党的‘土地革命’的政策。在川东北发动游击战争。有着这一批游击队伍,才使入川的四方面军能迅速的扩大起来。”又如,1933年10月,王维舟率游击军积极配合红四方面军歼敌两个连,击溃一个营,将敌溃军8个团包围在南坝场,在主力红军支援下歼敌大部。
国民党为了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亲自策划、组织、指挥重兵对中央苏区实施五次围剿。由于红军执行了毛泽东(系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和红军总政治委员)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粉碎了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围剿,红军取的了全面、重大胜利。后来,党内左倾路线占了统治地位,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推行王明左倾政治路,肃反扩大化,迫害致死许多革命同志。当敌人实施第四次围剿时的1932年,张国焘(系中央分局书记)在鄂豫皖苏区,推行王明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步步为营的阵地战。虽然红四军广大官兵顽强战斗,也取得了一些重大胜利。但是,左倾路线的危害,仍然导致粉碎敌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鄂豫皖根据地的丧失。形势逼迫红四军转战陕西和四川东北部,在四川省委和达洲地区各级党组织的欢迎支持下,共同对军阀作战。例如:川东游击军发起了进攻战斗打垮了廖雨辰部。红四方面军的 九军副军长许世友领导下进军宣汉,经过激战消灭了守敌。在宣汉下八庙与川东游击军二支队支队长王波胜利回师。在徐向前、陈昌浩指挥下,红四军经过激战先后占领了通江县、南江县,巴中县为依托。将红四军总指挥部设在通江县,揭开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新篇章。
    二、枪杆子里面出
政权。  1932年12月15日,红四方面军在陕南西乡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趁四川军阀刘湘和刘文辉在川西混战、川东北地区兵力薄弱之机,向川北进军。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进至两河口,20日部队进驻通江。为了巩固与发展胜利成果,   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城列宁公园召开了军事会议,徐向前总指挥提出了反田颂尧三路围攻应采取“收紧阵地、节节御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分兵固守隘道要口,节节抗击敌人,尔后集中兵力实施反击。
    1、粉碎田颂尧的“三路围攻。
     1933年1月28日,田颂尧接受国民党蒋介石任命,宣誓就任“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将他在川西参加军阀混战的部队调回川北,部署对川陕苏区实行三路围攻。田颂尧的29军辖5个师及军师独立旅,共60个团,他投入三路围攻的部队30多个团,约3万多人。2月12日,田颂尧发动三路围攻,很快控制了巴河右岸。
        同年3月18日,敌军虽然占领了巴中、南江两座县城,却付出了伤亡8000多人的惨重代价。红军主力根据作战方针,在北起贵民关,南沿官渡口、观光山、大明垭、杀牛坪至得胜山一线,步步设防,阻击敌人。又由得胜山向东北沿麻石场、龙凤场、竹峪关一线占领新的阵地,继续与敌周旋,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从3月下旬至4月25日,敌我双方呈对峙状态。
     4月26日,田颂尧部又向红军阵地发起强大攻势。红军继续依托险要阵地、工事,以猛烈的火力、灵活的战术,顽强地进行阻击,并再次收紧阵地,主动放弃通江县城,将红军主力集中于通江空山坝一带。
      5月17日,红四方面军在空山坝指挥所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改变作战方针,停止收紧阵地,转为对敌反攻。徐向前总指挥提出反攻的首要对象,是打击已冒进至空山坝的敌人左纵队13个团,并对部队行动作了具体部署。5月20日夜,红军各部队进行了声势凌厉的大反攻。仅10余日,就将田颂尧花了4个月占领的地区全部收复,毙伤敌人官兵1.4万余人,俘敌旅参谋长李汉成等官兵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8000余支(挺),迫击炮50门。田颂尧的部队损失近半,残部退守嘉陵江沿岸。从而,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川陕苏区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北起陕西的镇巴、西乡,南至四川的仪陇、江口,东达四川的万源,西抵四川广元、苍溪附近。纵100余公里,横150公里,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00余万人。
2、三次外线进攻作战。
     1933年8月,川陕苏维埃政府在巴中城召开了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任务》的决议。会议决定在进行苏区建设的同时,依托根据地,采取由北向南、各个击破、全面推进的作战方针,主动对敌发起外线进攻。
    (1)、仪(陇)南(部)战役
     1933年6月,田颂尧“三路围攻”失败之后,大部分兵力撤退到嘉陵江以西,在嘉陵江东岸的广元、苍溪、阆中、仪陇、南部等地只有18个团的兵力驻守。红四方面军决定首先乘胜发起仪(陇)南(部)战役。8月12日,以红9军为主力,对敌发起攻击,历时半月,共歼灭田颂尧部3000余人,缴获枪支1000余支。夺取了洪山、三合、碑院等盛产食盐的地区,缴获食盐10余万斤,并恢复盐业生产,年产食盐70余万斤,保证了苏区军民的食盐供应。苏区扩大到仪陇全境及广元、昭北、苍溪、阆中、南部等县在嘉陵江东岸地区。
     (2)、营(山)渠(县)战役
      盘据在营山、渠县等地军阀杨森20军的部队,占据了巴中的玉山场、鼎山场等地,突出于仪陇和江口(平昌)之间, 犹如一把刀子顶在根据地的腹部,成为红军向南发展的严重障碍。红四方面军决定发起营(山)渠(县)战役,拔掉这把顶在根据地腹部的刀子,首先消灭玉山场、鼎山场之杨森部混成第2旅,尔后,向南发展。红9军、红30军主力,于1933年9月22日,对敌发起攻击,在红军的凌厉攻势下,敌军节节南逃。10月3日攻克营山县城,逼近渠县城郊,6日占领蓬安对岸的周口。共毙敌1000余人,俘敌团长以下2000余人,缴获枪支2500余支。川陕苏区向南扩展50余公里。
     (3)、宣(汉)达(县)战役
      仪(陇)南(部)战役、营(山)渠(县)战役胜利后,红四方面军决心发起宣(汉)达(县)战役,打击盘据在宣汉、达县、万源、城口之敌刘存厚部,进一步扩大川陕苏区。刘存厚部盘踞达县20余年,有兵工厂、印刷厂及大批枪支、弹药和大量的银元、布匹,都是建立和巩固根据地的急需物资。
      在宣(汉)达(县)战役于1933年10月16日开始,19日解放宣汉,20日攻克达县城,21日占领万源,直抵城口近郊。历时11天,重创刘存厚的23军,歼敌6个团,毙敌10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8000余支,火炮36门,子弹500余万发,电台2部,银元100多万两,布匹20万匹,棉衣2万余套,以及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全套设备。
在宣(汉)达(县)战役中,红四方面军得到了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的有力配合,战后,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王维舟任军长。
     三次外线进攻战役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扩大红军运动开展起来。红四方面军发展为5个军,8万余人。另有地方武装1.5万人,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数十万人。川陕苏区扩展到东至城口近郊,西到嘉陵江沿岸,南达营山、达县,北抵陕南镇巴、宁羌的广大地区。纵400余里,横500余里,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人。控制了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宣汉、达县、万源8座县城,先后建立了24个县(市)的革命政权,苏区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同时,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拥军支前、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热火朝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成为川陕根据地的鼎盛时期。
3、粉碎刘湘的 “六路围攻”
1933年10月4日,刘湘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总司令部设在成都,将四川军阀部队编为六路,分布于川陕苏区的东、南、西周边地区,准备以绝对优势兵力对红军四军发动进攻。参加六路围攻总兵力共110个团,约20万人。另有空军2个中队,飞机10架。从西起广元,东至城口的1000余里弧形线上,形成了对川陕苏区的合围态势。  第一路为28军邓锡侯部,共18个团,由广元、昭化向木门、南江进攻;第二路为29军田颂尧部,共24个团,由阆中向巴中进攻;第三路为新编6师李家钰部和23师罗泽洲部,共15个团,由南充向仪陇、巴中进攻;第四路为20军杨森部,共12个团,由蓬安向鼎山、通江进攻;第五路为21军刘湘部,共24个团,由开江、开县向宣汉、达县进攻;第六路为23军刘存厚部,另有土匪王三春部共18个团,由开县、城口向万源进攻。刘湘企图采取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围歼红四方面军于川陕边境地区。战役筹划分为三期实施:首先攻占宣汉、达县、江口、营山、旺苍、木门、恩阳、曾口等苏区外围地区;尔后攻占巴中、南江、通江等苏区中心地区;最后攻占苏区后方苦草坝。面对四川军阀联合进攻川陕苏区的严峻形势,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反围攻作战方针:采取坚守阵地,依托有利地形,节节阻击,不断杀伤、消耗敌人,削弱敌人进攻力量;抓住敌人的弱点,创造和捕捉有利战机,适时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反击,各个歼敌;对退却之敌,实施大纵深迂回战术,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由总指挥徐向前亲自指挥红4军、红9军、红33军及红30军2个师共20余个团,布防于万源、宣汉、达县一带的东线,抗击刘湘精锐部队和刘存厚的第五、六路军。
       由副总指挥王树声、30军政委李先念统一指挥红31军、红30军的90师和红9军的27师等10个团,布防于北起广元、嘉陵江东岸至营山、渠县以北一带的西线,钳制敌第一、二、三、四路军。另以红30军2个团置于通江与旺苍的边境监视陕南敌军之行动。从1933年11月16日,敌人开始发动总攻,至1934年1月中旬的两个月内,红军东西两线的部队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进攻,共毙伤敌人1.3万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期总攻计划。
1933年11月2日,川东游击军在宣汉县城改编成为红33军。该军组织序列: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97师师长蒋琼林;98师师长冉南轩;政治委员龚堪彦;99师长王波;政治委员王继安。
    1933年12月至1934年春季,红军节节胜利,使敌人的第二期、第三期总攻计划相继破产,敌人再次付出了3.5万人的惨重代价。
    1934年1月,王维舟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大会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
1934年5月15日,刘湘在成都召开作战会议,制定了第四期“剿匪”计划,共投入兵力140余个团,再次向川陕苏区发起进攻。红四方面军决定从西线敌人左侧依托巴山进行反击,首先打击敌第一路邓锡侯部,成功后转入反攻,由北向南横扫西线敌军,然后转进东线。东线的红军在万源至通江一线有力地阻击了敌人后,撤到根据地后方,纵横仅一、二百里范围。刘湘集结了总兵力的五分之四,约80余个团,10多万人压向东线,企图夺取万源,截断川陕通道,将红军消灭在通江以北地区。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决心实施“万源保卫战”,决定从东线开始反攻。西线将敌第一、二、三、四路军钳制于原地,利用万源附近有利地形,以少数部队坚守防御。主力在二线休整,以备反攻。同年 7月11日,“万源保卫战”开始。红军采取“夜袭击破,大纵深迂回包抄”之战术,对敌实施反击作战。8月10日,红31军93师274团奇袭青龙观得手后,红军主力向敌纵深发展进攻,形成了分割包围敌人的有利态势。在徐向前、李先念、陈世才的直接指挥下,部队直插木门以西的黄猫垭、旺苍坝,向敌人第二路兜击。陈世才带先头部队急速穿插,徐向前、李先念带后续部队快速跟进,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红军刚到黄猫垭占领阵地,敌人便溃退下去。徐向前命令部队旋即展开,包围敌人十多个团,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歼敌一万余人,缴获长短枪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至8月下旬,敌人共发动五次大规模进攻,损兵折将,却未获进展。至9月22日,北起广元,南至阆中的嘉陵江东岸地区全部收复,敌第一、二、三路逃至嘉陵江东岸,第四路逃至营山、渠县地区。至此,刘湘精心策划的六路围攻彻底破产。
      反六路围攻战争历时10个月,战绩卓著。总计毙伤敌副司令郝耀庭以下官兵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缴获枪支3万余支,炮100余门,击落敌机1架。这一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四川军阀的残暴统治,大大鼓舞了川陕苏区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杨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毛泽东”(署名)。
      三、人杰地灵,将星催璨耀达洲。
      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一批将士,他们一生追求真理,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吒呐风云,顽强拼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建树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其中有王继舟、张爱萍、陈伯均、向守志等50余人,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对人民军队的创建和现代化建设,还是对国防尖端科技的试验和研究,都做出了极大的幸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党和人民优秀儿女,是达洲人民的骄傲。请看下面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简要专章说明;
1、        对党赤胆忠心、勤奋为民的老共产党员王维舟。
王维舟的原名王天桢,1887年6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清溪场。早年求学。青年时代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的护国、护法战争。1920年参加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同年底受派到苏联学习。1922年回国投入革命工作。后转为中共党员。系我党最老的中共党员之一。1926年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30 年任红军四川第3路游击队副司令员,1931年任川东军委书记兼游击军总指挥,1932年任四川省中共梁山中心县委执委;1933年11月2日,川东游击军在宣汉县城改编为红33军。王维舟任红军33军军长。王维舟率领红军33军将士战斗在反“六路围攻”的火线上。他们不仅守住了阵地,还锻炼了队伍,夺取了装备。短短的半月之间,这群优秀的巴山儿女们,凭着巴山人苦大仇深的革命激情,凭着忠勇坚韧的巴人本色,迅速越过从百姓到军人的艰难途程,刚刚破土的幼苗转眼间长成参天大树!在一个县组成一个军,这在中国军事史上实属罕见。 1934年1月,王维舟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底任中央军委委员、红军总部第4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兼任陇东军政委员会书记、陇东分区专员、军分区司令员。1939年4月,驻宁县、镇原的国民党军队企图向八路军进攻,王维舟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保卫了边区和党中央。1942年,王维舟指挥所属77团赴大樵开荒屯田办农场。旅直机关就地开荒种粮种菜,解决了部队的吃饭穿衣和取暖问题,并且,严禁部队侵民扰民,关心群众疾苦。所以,拢东地区民谣称王维舟旅长为“王善人”一首民谣这样唱:“说善人,道善人,王旅长是大善人。做的好事数不清,拢东人民人人敬。咿咿呀嘿哟哟,拢东人民人人敬。唱善人,学善人,王旅长是咱的好带头人。爱兵爱民忠于党,赤胆忠心干革命。咿咿呀嘿哟哟,赤胆忠心干革命。”同年6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 表朱德总司令祝王维舟56岁生日的文章说:“王维舟完全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儿子和学生,而群众把他当作保姆和先生…….他应该值得我们全党来学习和尊敬。值得全边区、全国人民来尊敬。” 1943年1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上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会议上,王维舟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4月22日,王维舟调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协助省委书记吴玉章主持省委工作 。同年7月,回延安。历任中共西北局委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初,兼任陕甘宁晋绥边防军副司令。1948年9月,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1949年2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会委员。5月任解放成都前进部队(西路军)副司令员,1950年7月,王维舟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西南民族学院院长,为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团结和建设呕心沥血地工作。1956年调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9月,参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都当选常务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诬陷、迫害1970年含冤去世,享年83岁。1979年12月,中共中央举行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从历史史实充分证明王维舟是个传记性革命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终于革命、终于党、终于人民,是一个优秀中共党员。正如毛泽东主席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专赠王维舟同志毛泽东”
2、        巴山走出来的军事家上将张爱平。
张爱平出生达县罗江镇张家沟富裕农民家庭。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本地从事地下工作,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因暴露其身份,组织决定派遣张赴上海,继续积极做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曾两次被警方逮捕羁押,因没有证据未暴露身份,组织决定张爱萍赴江苏省通海如泰地区,参与组建红14军任大队长。后来,因作战负伤被送上海治疗,后经周恩来批准送苏联治疗,伤愈后回国。调中央苏区担任青少年的领导工作,从事军事领导工作。参加长征北上抗日,解放战争后期受命组建华东海军,任海军司令。后调任陆军纵队司令兼浙江省军区司令、任军委副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要职。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章。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若要了解张爱萍上将的功绩,请详看石学贵于2013年11月19日所著《学习张爱平上将的人格魅力,——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一文。
3、        光辉的事军事教育家陈柏均。
      陈柏均系四川省达县河镇人。1927年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在校期间,深受政治总教官(中共党员)恽代英影响,并聆听过毛泽东、李达演讲,和阅读共产党的进步书籍思想觉牾很快提高,于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湾改变”以及改造袁文才农民自卫队的工作。1928年4月,在毛泽东、张子清的率领下阻击敌军,迎接朱德、陈毅的部队上井冈山。1930年11月任红3军第7师师长后,率部活捉敌师长张辉赞。1932年7月,升任红15军军长。1933年1月,任红5军团参谋长。1934年率部掩护中央红军长征。被誉为打不烂的“铁皮股”。尤其在湘江阻击战中战绩卓著。陈柏均与张国涛的分裂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遭受打击被贬为红军大学教员。又于1935年7月,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第4军参谋长。后调任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团长。10月10月,毛泽东亲笔致函:“柏均同志,闻你在六军,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都想念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同努力。!”同年10月18日,与王震率部在甘肃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1937年8月25日,红二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陈柏均任120师359旅首任旅长。此后,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抗大第2分校校长、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陕甘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129师385旅副旅长、晋绥5省联防军副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任第45军军长等职,与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率部先后参与指挥了辽沈、平津、渡江、临宝、广西等重大战役横扫千军,战绩辉煌,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历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在军事学院工作14年,参与组织35次实兵示范演习,和12次规模较大现地作业,编写了大批战洌、经验汇集、军事教材。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中高级军事指挥员,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党的第七、第八届党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综合上述,陈柏均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好同志,从来计较个人得失。担任了师长,当旅长,再任副旅长;当了正规军高级指挥员再任地方军副职;当了军事学院教育长再调另一学院任副职;当了学院院长,再任副职,没有怨言,仍然兢兢业业的埋头工作,带领部队英勇作战,带领学员积极实现德才兼备的做人。在当今社会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当大官,不能长期做小官的斜风面前,陈柏均的这种精神十分伟大,十分可贵、可敬。
4、        向守志从战士到上将,是我国第二炮兵的创建人之一。
向守志1917年1月生于四川省宣汉县。1933年参加少年先锋队任队长,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剿”作战和长征。曾任红9军第76团付排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在豫北攻势作战,率部担负阻击任务,为歼灭国民党第2快速纵队起了重要作用,所部获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在军事学院学习后,回原部队任原职。先后参加豫东、郑州、淮海、渡江、进军西南战役的战斗。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自愿军师长,参加第五次战役和防御作战。后任15军参军谋长、15军军长1954年回国,
1958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1959年,周总理任命他为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在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他带领全院教职工完成了学院建设,第一代导弹科研工作,后调任军委炮兵司副令员,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之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顾问委员会委员。
上列四川省达洲地区籍的,四位高级将领王维舟、张爱平、陈柏均、尚守志的革命光辉战斗历程,丰功伟绩,足以代表和覆盖50余位达洲籍将领的人生轨迹,和光辉业绩,为了减少篇幅,在此不一 一陈诉50余位将领的功绩。为了践行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石学贵建议各级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各军种、兵种,在撰写地方志、军史时,应当详尽记载,各级官吏、各级军官和士兵的姓名、年龄、职级、军衔等。对英雄、模范人物应当浓墨记载他们革命丰功伟绩,以资后人瞻仰、怀念、传承、发扬广大。
四、继承和发扬红军文化。
、王维舟、张爱平、陈柏均、向守志等50余位达舟籍红军将领,除了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创造了光辉业绩外,不少人还在诗词、书法、摄影、绘画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们以渊博的文化底蕴,以纯真而朴实,温籍而深厚的意境,抒发革命感情,激励革命斗志,砥砺革命友谊,展现高尚的革命情操,,张爱萍、魏传统、杨超、李永悌等,就是达洲地区杰出的代表,而蜚声海内外。
1、        张爱萍重视抓媒体宣传,爱好诗画、摄影。
1925年,张爱萍在达县读中学时创办“烂镘社”,出版《烂熳》小报为农民运呐喊。1930年底,张调中央苏区工作。历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长,主编《闽西青年》。1934年初,张当选为中央苏区共青团闽西特为常委、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机关刊物《少年先锋》。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抗日军政大学任教。1949年任华东军区人民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创办《人民海军》报和《人民海军》杂志。  
張愛萍將軍喜攝影,戰爭年代曾拍攝照片上千張,十分珍貴。晚年仍樂此不疲,凡外出活動,相機必挂胸前,不識者誤為攝影師,知之者稱為“將軍攝影家”。
  張愛萍將軍善書法,尤善行草。將軍書法英氣勃發,酣暢淋漓,結體茂密,態勢飛動,山呼海嘯而連綿不斷,纏繞游絲而收放自如。  国家出版社以《神剑之歌》为书名出版了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集。许多指画拍卖数百元、数千元、万元以上。
    张爱萍將軍文名滿天下,有曠世之度,以“軍中才子”、“馬上詩人”之美誉,属軍中有才好學有識之士。
2、        魏传统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
魏传统(1908-1996年)。四川达县人,当代着名书法家、诗人,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之初,被推选为会长;
3、        党务工作者走出的书法家。
杨超(1911——2007年),四川达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后中央办公厅秘书科长,宣传部指导科长马列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1945年8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情报部工作,后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中共湖北省西远郧地委组织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中共隆昌地委书记、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副主任、四川省总工会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工业部长、西昌建委主任、四川省计委主任。
   1961年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书记。1983年5月至1985年5月,是第四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政协主席 。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离职休息后任四川省社科联主席、四川省书画院长。杨超的书法隶中代楷楷中有行,遒劲有力,似散乱而中规矩,有孩儿体的稚趣,但又微露道家之深邃,自成一体.
4、        密电战线上走出的书法家。
李永悌(1916——2007年)四川宣汉县人,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首脑机关的报务、隐蔽战线的研究和工作。建国后,任公安部第七局局长,军委中南技术局二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三局副局长、局长兼政治委员,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顾问于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 星功勋荣誉章。李永悌属于军内外著名书法家。
实践证明,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难予驾驭千变万化的革命形势,是难于应对敌我友错纵复杂的局面,也难于战胜国内外的敌人。尤其现代战争,打的是高科技,打的是钱,打的是智慧,打的是人的才能。没有文化的军队怎么能践行前述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学习革命先辈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格,敢于拼搏战胜任何敌人,所以,我们要继承、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要奋发图强地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随时为国效力。
五、改革开放关系我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的历史转点:遵义会议;粉碎林彪枪班夺权的阴谋;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此次的全面深化改革,都是我党的历史转点。所以,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应当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的周围,坚定不移的高举我党全面深化改革,趟过深水区,啃掉硬骨头,实现全面改革的各项目标。保证我党、我军、我国沿着革命先烈开辟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岐立于世界之林。
石学贵  2014年3月11日
发表于 2014-3-12 14: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篇激励人心、鼓午人心教育大家的我党、我军成长史。让我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2: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两思维一致,我很欣赏。
发表于 2014-3-19 15: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石首长的文章我一一都拜读,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名老前辈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当年高振家艇长的水手长石学贵老前辈,我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上海嘉定   诸宝新
            2014年3月19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褚宝新战友对我的关心,爱戴和高度评价。我们必定是共产党、毛泽东思想雨露阳光哺育的战士,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着深厚感情。所以,我们人民战士时时事事怀念老革命的恩德。因此,总想写点正能量的文章来鞭策自己,和鼓励他人一道前进。我审视你文革后,戴大沿帽十分英俊头像,其面貌十分熟悉。可能也近五十好几的人了。请注意保重身体。为革命再创新迹。这里,再次谢你的鼓励。    石学贵   2013年3月30日。
发表于 2014-3-31 10: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前辈、老首长石学贵同志:
    您好!我已63了,退休了。
    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您是50年代初期入伍的老革命,我是1969年12月参军的后辈。我入伍后,在部队首长的帮助教育下,使我从一个农村青年在部队中得到进步,1970年10月入了党,在党的教育下,不断地进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由于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我的女儿在大学里也入了当,成为了我家的第4代党员(我祖父、父亲、我、我女儿)。我经常教育她,要世世代代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争取世世代代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为共产主义而世世代代的奋斗下去!
    我对18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非常拥护,尤其是反腐败的策略和亲民的政策而叫好,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旗子将永远地飘扬下去,直到共产主义!
    向老前辈、老领导、老首长致敬!
             原119艇V—2—11   诸宝新
                2014年3月3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部分人对信仰淡化。而你确是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并教育后代听党话跟党走,从而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高尚品德难能可贵。应予发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3:42 , Processed in 0.1344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