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52|回复: 2

151印象续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5 2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浓缩着潜艇文化的板报宣传
板报宣传与比赛,是体现艇队政治工作的一个窗口。作为板报委员,我非常感谢肖宝江,宋明林,柳广仁战友当年的鼎力相助;他们都是各个部门的秀才,没少为板报宣传出力;
当年“151”能与“145”板报比赛较力,蒋中秋的绘画水平功不可没。他画的潜艇报头,没人能比;我的书写.排版自不必说;最终能与“145”便利并列第一,皆大欢喜,平分秋色。
其实,我和蒋中秋挺服气“145”他们的创新。王治民他们使用广告颜料画插图,独树一帜,为他们艇的板报争色不少。单说插图,他们“145”应该占上风,抢头彩......
说起蒋中秋,69年调潜的湖北轮机兵。那年,我俩去上海搪瓷?厂为“151”定制白搪瓷茶缸,他制作的潜艇图案样板,受到工人师傅的交口称赞......我的那只茶缸编号“51”,与新中国“51”号潜水艇同名同姓,至今还在。
5——文化娱乐不丰富,苦中有乐也多彩
出海训练,战友晕船时,是文艺委员张文秀,于洪恩大显身手的时候。
通过三舱广播,给战友们弄点幽默,笑话,是他俩的拿手好戏,再来段河南.山东话搅和在一起不伦不类的短快板。他俩耍了宝,大伙哈哈笑,晕船呕吐早忘记了,这招挺管用。我们称他俩是编外政委......
声纳军士长张文秀,河南临颍;我和他走的挺近。三十多年没有联系了,挺想他的;
75——76年,“151”当时出海训练挺多。为了战友能吃上可口饭菜,薄军医,于洪恩帮厨的活干得最多;我和兆录兄编“水下快报”,时不时就对他俩美言几句。
“151”艇应该是西沪港最早有电视机的艇。那竖在篮球场山上的天线,足有三十几米高;那是陈真林,初明发离开江南造船厂时,作的七单元定向天线。那个年代,电视转播信号不好。“上海“牌的电子管电视质量也不争气,收看节目,越是叫劲,越出雪花;陈真林,初明发转天线,找方向,为战友热心奉献;这样的好兵该夸......
那台不争气的电视机,修过多少次,没有数。整机去厂里更换就好几次。走的后门,艇上有个雷达兵复员在那个电视机厂,好像是上海广播电视器材厂。
当年,在西沪港能有个黑白电视机看,也挺满足......
发表于 2014-3-16 14: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潜艇兵的真实生活写照,值的回顾和记忆。
发表于 2014-3-16 18: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有个电视已经很不错了.而信号很弱.看电视最怕突然中断.看到高潮情节关键.影响歪七扭八.有时等半天.信号才恢复.很让人扫兴.真的很无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7:06 , Processed in 0.0526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