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51|回复: 2

霞浦趣事……(好友好贴转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7 16: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诸宝新 于 2014-4-17 16:10 编辑

IMG_2.jpg

                       1973年22支队新兵营1连3排集体照名单
                                   (1973年2月3日拍摄)
第1排(就地而坐)11位(自左向右):许饶松、王理帮、李金山、桂焕阶、王永根、朱庆平、吴光定、胡福林、赵海福、张根山、徐宏亮
第2排(坐櫈子的)13位(自左向右):吴永全、徐善震、闻福安、诸宝新(11班班长)、马祖达(10班班长)、李贤明(排长)、罗纯伏(12班班长)、杨美良(9班班长)、钱国良、吴震、周惠儿、李国定、万季平
第3排(站立的)12位(自左向右):叶盛斌、孟光国、桂林生、沈建国、张德法、陆建国、郭土山、夏训贵、王福生、王甘洪、方建明、王修海
第4排(站在櫈子的)12位(自左向右):董宝胜、李安银、陈长荣、王洪法、郭双贵、蔡福全、朱顺才、麻银根、席家恩、施祖源、章惠昌、赵庆昌


                                               此名单由诸宝新战友提供2014年4月14日
                                           霞浦趣事
   如果的人问我;这一生中哪段时光最难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在霞浦新兵训练的那段日子。那是一个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化,是一个男孩蜕变为男人的艰苦磨练历程。
    1972年12月下旬,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海军新兵集结在宁波霞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新兵队的条件是艰苦的,一个农家院落(有点象北方的四合院)住着一个排,我们整个班打地铺挤在一间屋里,那年的冬天特别冷,诺大的江南古村经常笼罩在雾蒙蒙雨蒙蒙的阴冷潮湿之中。
   下雨天连里集中学“条例”,天放晴就上操场队列训练。齐步正步向右看,挺胸收腹抬起头。一天下来,两腿发硬酸痛。操场上站立并不是轻松的活,有个新兵站着受不还晕倒过。
   最难受的还是晚间搞紧急集合演习,熄灯后,你不知道急促的哨声何时响起。在黑暗中穿衣服,打背包,背好挎包快速到院子里集合,然后拉到村外跑两圈,每次演习,背包散架和行动迟缓的学员要受到长官的训斥和批评。最要命的是一晚上紧急集合搞两次,可以说那三个月精神高度紧张,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新兵队的伙食实在不敢恭维,早餐菜谱是一小块腐乳,(有时是一个咸鸭蛋)。中晚餐是一浅碟大白菜,三个月几乎不换样。如菜里分到一两片肉来,就象中彩票一样高兴。没肉也罢,关健是菜份量太少不够吃。米饭自己添,但总量有限。每当值日生将饭桶抬进院子时候,大家便一拥而上,拼命争抢,为抢饭好几次有人棉帽都掉进饭桶里。跟电影里有些镜头差不多,为此排长没少训话,但收效甚微,兵以食为天嘛!我身体单薄,拼不过那些膘形大汉,基本上总是最后盛饭,我一碗没吃完,别人开始吃第二碗了,等我添饭时,饭桶早已空空。饿则思变,在班长提醒下,我找到了窍门;第一碗饭只能盛半碗,抓紧吃完,然后第二碗要狠狠堆起来,再慢慢吃。那时年轻,油水少,每人饭量特大。记得春节加餐吃包子不限量,超过二两重的肉包子我吃了八个。我们排有个河南兵一口气吃了十五个,创最高记录。
   我在新兵队训练各项成绩平平,但值得骄傲的是有三次晚间紧急集合速度第一名,从哨响到我站到院子中央用了不到一分半鈡,为此营长下来检查工作时,特意让我表演打背包的“绝技”,看到首长后,我吓得四肢发抖,打背包用了四十秒。(速度一般),看到营长一脸疑惑,陪同连长忙打圆场;“可能是今天在首长面前太紧张了,小伙子没发挥好。”其实我哪有什么绝招,就是作弊呗!我的老班长为人特幽默,和我也特别投缘,我常求他给我透露点“情报”。每晚他从连部开完晚会回来,总是学电影里日本鬼子腔调:“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并用手电筒光往房间扫射,这时我便从手电光中分析出晚上是否搞紧急集合信息,和大约时间。睡觉时作好准备,并在被窝里提前穿好棉裤棉衣,所以才N次成为紧急集合快速“超人。
   霞浦的井水有点咸,村里人都在院子里屋檐下放几口大缸,下雨天利用水槽引水存放食用,也叫“天水”,村民叫“甜水”,好在当时大气没啥污染,雨水还很干净。霞浦的姑娘媳妇天生丽质,心灵手巧,她们绣的花(一种出口手工抽纱产品)煞是好看。由于长年不晒太阳,个个细皮嫩肉。而男人不是下田就是出海,个个晒得又黑又老,刚进村时,看到房东夫妻一起吃饭,我还以为他们是父女俩呢!
   霞浦民风纯朴,热情好客,是拥军先进公社。唯独当地的厕所建造和习俗太奇特,(当时宁波地区大部分一样)每个厕所三面有墙,前面开放,在粪池边沿半米高嵌装上一根稍宽的长木条,如厕时男女都坐在木条上,而且厕所男女混用。这种习俗让我们这些新兵蛋子难以接受。当时兄弟连队有个小伙内急,扯下半张报纸钻进了老乡家茅房,刚坐下不久,一位年轻小媳妇也跟了进来,褪下裤子也坐在小伙旁边,把小伙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忙用报纸遮挡住脸,接下来那女子一句话让小伙子几乎崩溃:解放军同志,今天报纸上有什么新闻呀?
   好在一星期后,部队用水泥铸条长U形槽,并用竹棍稻草做墙,搭建了几个临时厕所,方便问题才得以解决。每天清晨出操,我们唱着燎亮军歌,迈着整齐步伐地行走在公路上时,路边厕所常有妙龄女子坐着如厕向队伍张望微笑,我们倒象做了错事的孩子,不敢看人家一眼,(其实用余光也偸瞄过几次。)此情此景,现在想来都特搞笑。(后来到大榭岛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队伍前面出现了一个女人,战士的脑袋就象潜望镜似的随之转动90度,军营无丑女嘛!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常想;如果将时光隧道向后拉回41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些新兵如厕时,旁边也坐着位美女和你聊天,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作者;原246艇(142艇)鱼雷兵桂林生

相关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6: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转发桂林生战友的文章。
那年,我在该排担任11班班长。
              诸宝新
          2014年4月17日
发表于 2014-4-17 19: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友的文章很感人.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霞浦条件比西沪港要好得多.当地生活水平较高.吃穿戴.都很讲究.军民关系也很好.我去那给新兵队放过电影.老百姓对军人十分热情.就是使用厕所男女通用.很不方便.这点不如西沪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9:16 , Processed in 0.0544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