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续二----三线厂的记忆
几十年前的黄家塘芳草鲜美,群山环抱,落英缤纷,少有外来的人员,通往这里路只是羊肠小道,路到这便是终点,前面是大海…当时只有下湾村几户农村人家。 70年代在随时准备打仗的背景之下,军工企业很多搬到偏远山区,离开城里,独立生存…工程兵入住黄家塘,艰苦的开山放炮开山洞,劈石造路,造码头…工程兵战友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生命,他们纪律严明,作战有序。。为厂里盖了不少房子和家属楼,那些青砖瓦房三层楼依山而建。。。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完好在那里,我们来的时候工程兵已经基本撤了,看到只是这些已经完成的厂区和住宅….. 远望淡江蜿蜒曲折流向大海,稻田错落有致,一口水井落在村边,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赶潮水捉海鲜是下湾村民的小菜,鲜跳的对虾美丽花纹尾巴大龙虾只有几毛钱一斤,小黄鱼论堆卖。。。潮水赶完之后村民把这些海鲜摆在工厂门口叫卖。。。下湾农民院子四周种着蔬菜和毛竹,毛竹林茂密的包围着村庄,他们的日子在我们没到来之前是自给自足丰衣足食,自娱自乐,他们说着吴国鸟语,那些语言着实让我们这些外来户琢磨的好一阵子,他们也新奇看着这里的变化,看着我们工厂人改天换地。。。。 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依山环绕而建成,连接着工厂和外界交通命脉,生活用品和设施全靠单位供应,军供站,军粮站,医院,家属农场,老虎灶,食堂一应俱全,家属农场种地的多半是复原军人的家属,厂里为何这么快能成形战斗力?多数归功于这些曾经在部队的当兵的复原军人,他们是黄家塘的一线主力,他们家属种菜养猪上山种桔子树,提供蔬菜和副食品,在单位大食堂提供蒸饭运送服务,他们默默的为部队和工厂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和中年。。还有我们这些从西北西南三线厂来的技术力量充实着小小的黄家塘,这里是江南,山青水秀,父母的故乡,背着行囊,日行千里,奔波劳累,孩子们随着父母迁移到这里。。。。我们的父辈,为工厂的兴旺,为海军建设,大点说是国防的安全付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滴水汇成河。。。还记得那些水兵站在敞篷大卡车上,身上防寒服迎风飞舞的情景近在眼前,年轻的脸庞如同昨日的你我。。。。。 从西北三线厂坐了几天的火车,接着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来接我们的是单位的大卡车,颠簸一路来到位于山路弯弯的这里,依山房子已经分配好,搬进去入住就可以,咱们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看星星爬爬墙,你追我赶。夜里山区很安静。。很安静。。。路上没有陌生人,家门不用上锁。。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日子。。。一下子过去了好久。。成了回忆。。。这里不是城市,身处农村又非农村人,这样的生活一直是种美好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