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74|回复: 0

话说西沙海战(六)转发《大榭岛战友之家》吕德禄战友之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3 1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 出动三军 收复三岛
  西沙海战的胜利,促使中央军委下决心彻底解决西沙问题。
  上文已经提到,南越军队于1956年3月侵占了我珊瑚岛,派驻兵力,修筑工事,赖在那里,企图造成既成事实,影响国际视听。
  1974年1月16日,南越军队又侵入和占领我金银岛和甘泉岛,随后又派军队登上我琛航岛和广金岛企图霸占而被我驻岛民兵驱离,遂之爆发西沙海战。
  海战结束后,中央军委决定挟胜利之威势彻底解决西沙问题。
  1974年1月20日晨。
  我海军航空兵数十架战斗机飞临永乐群岛上空,取得了绝对的制空权。
  我南海舰队出动数十艘水面舰艇和潜艇相继进入永乐群岛海域,夺取了制海权。
  9时55分。南海舰队封锁了永乐群岛海面,随时准备向来犯之敌攻击。
  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江海率海军653编队(护卫艇42大队4艘护卫艇),运送陆军三个步兵连赶到永乐群岛海区。
  我陆军某部4连由海南岛渔业公司402、407号渔轮运抵甘泉岛附近海面,然后换乘舢舨。
  渔民们摇着橹,战士们划着桨、铁锨以至用手帮着划船。一只只舢舨像箭一般射向滩头。
  岛上敌军用机枪阻止我军登陆。我水面舰艇用强大的炮火向岛上敌军猛烈轰击。
  先头二排抢占了甘泉岛的滩头阵地。随后一、三排相继登陆。
  二排六班长梁仕军带领战士迅速插到岛子中部,从正面进行攻击。甘泉岛上灌木丛生。在梁仕军的带领下,战士们展开前三角班战斗队形,迅速敏捷地搜索前进。
  突然,他们发现一伙敌人正一列横队卧在草丛中。这些敌人被我舰炮轰得抬不起头来。把脑袋埋在沙土里。
  “冲啊!”梁仕军大吼一声,冲了上去。
  “不许动!”
  “缴枪不杀!”战士们用越语命令敌人。
  其他战士从左右包抄过去,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敌人。敌人慌忙放下武器,一个个吓得直哆嗦,举起双手投降。他们是违犯纪律或犯了错误被流放来这里的,本无战心,早就盼着投降。
  甘泉岛的战斗打响的同时,收复珊瑚岛的战斗也打响了。陆军某部五连和侦察队分别从岛子西南和东北两侧登陆。
  自从南越军队1956年3月侵占该岛,敌军在岛上经营了18年,构筑有完备的工事。但这些工事在我海军舰艇的猛烈炮击下,立即土崩瓦解。
  敌人在滩头阵地只阻击了几分钟,便迫于我炮火的强大威力,弃阵向岛中央的灌木丛逃去。
  龟缩在暗堡中的敌军少校用无线电台拼命呼叫:“中共军队登陆啦!我们顶不住啦!快派飞机、军舰增援……”
  在另一座暗堡里,美军联络官也在向美国第七舰队呼救。
  然而,无论是岘港南越海军指挥所里的军官,还是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部里的将军们,都已无可奈何,只能任凭部属绝望地呼叫。
  我军登陆后两面夹击,敌军很快乱了阵脚,全部龟缩到灌木丛中的暗堡里。五连战士将敌军包围后,从容不迫地向敌人投掷手榴弹,炸得敌人在暗堡中乱嚎乱叫。
  敌人正想从暗堡中出来与我军拼命,美军联络官大叫“快投降吧!抵抗是徒劳无益的。”
  我军士兵也用越语喊话:
  “缴枪不杀!”
  “我们宽待俘虏!”
  敌军少校见大势已去,只好下令投降。敌人将一条白裤衩用枪挑着,伸出暗堡口。
  我军立即停止射击。敌人举着双手从暗堡里鱼贯而出。
  珊瑚岛收复不久,陆军另一个连队的战士也一举攻下了金银岛。
  在收复三岛战斗中共俘南越军少校以下官兵48人,美军联络官1人。
  至此,我西沙群岛的所有岛屿全部回到了祖国怀抱。
  1974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给参战军民颁发了嘉奖令。
  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给参战军民的嘉奖令,好像在西沙之战英雄报告团的报告里宣读过,一是因为时间太久已记不清具体内容,二是被传达宣扬江青那封信的事给冲淡淹没了,因而,在此不详述。
(二十一)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西沙海战爆发前,南海舰队司令员张元培就给中央军委和海军总部写报告,请求调东海舰队舰艇南下增援。
  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战爆发,中央军委和海军总部批准了张司令员的请求,紧急调东海舰队护卫舰18大队南下增援。
  18大队辖01型导弹护卫舰4艘。01型导弹护卫舰舰长91.5米,宽10.1米,吃水3.12米,标准排水量1240吨,满载排水量1460吨,大马力双主机,最高航速28节,续航能力2000海里/18节,战斗乘员170人。配备有:1座双联装“上游”反舰导弹装置,3座130毫米单管舰炮,2座37毫米双联舰炮,2座250毫米5管反潜发射器,4座432毫米6管深水炸弹发射装置。这是当时我海军战斗力较强的军舰。
  把配置这么高的战舰增援到南海,说明中央对南海问题的重视程度。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航线尽快到达西沙了。
  由于台海关系紧张,以往我海军舰艇从东海到南海,都是绕道入太平洋,过巴士海峡。路途远,风浪大,用时长。
  航线短的航道就是通过台湾海峡走。台湾海峡是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窄水道,南宽北窄,长205海里,平均宽102海里,最窄处仅70海里。在这一海域国共两军曾发生过多次海战和空战。台湾当局还占据着靠近大陆的几个岛屿,由北至南分别是东引岛、马祖岛、金门岛。各岛都驻有重兵,特别是东引岛,驻军高达3万,陆海空齐备,战力超强,可有效控制方圆200公里的海空。我大陆海军与台湾海军多次在东引岛海域发生海战。这是一条危险的航道。
  选择哪条航线,关系重大。经请示毛主席,毛主席提出:“直接过台湾海峡。”
  要执行毛主席指示,保障东海支援舰通过台湾海峡的安全,中央军委总部作出了周密的部署:
  一是命令福建基地组织了30多艘舰艇,上百门岸炮和高炮以及海军航空兵战斗机和沿海观通雷达,执行警戒保障任务。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粉碎来自台湾方面的破坏和挑衅。
  二是要求支援舰在通过台湾海峡时采取实弹上膛的战备状态,而且要求选择在夜间通过。舰上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电报只收不发,航行由我沿海雷达站测定方位,用密码通报他们,实行陆地指挥。
  1月20日,18大队505号、506号、507号、508号护卫舰从舟山基地出发,计划在21日夜通过台湾海峡。出港不远,507号因一主机发生故障,不能随行,遂返回舟山,其他3舰继续南行。
  21日夜。东海舰队作战值班室灯火通明,人员忙碌。南海舰队情报室加强了值班,张元培司令员、彭一坤参谋长,情报处范处长,作战处雷处长都来到情报室,随时听取来自海峡沿岸我军各雷达观通站的通报。
  作战处雷处长望着航海图标示的逐渐靠近台军所占东引岛的我支援舰位置,沉思良久,自言自语道:“不怕三舰战死在西沙战场,就怕战士们死在台湾海峡。”这句话反映出当时每个人的心情。
  21时27分,三援舰到达台军控制的东引岛以东海域,台军无动静。此后,又经过台军驻守的马祖岛以东海域,台军仍无动静。
  22日3时35分,我三援舰又顺利驶过金门岛以东海域。
  当我三援舰驶抵汕头海域时,我汕头水警区迎接舰船早已等待。每艘支援舰上去一名航海参谋,他们送去的是南海海图。三援舰马不停蹄直赴西沙。
  据说,当三援舰到达东引岛东部海域时,台军情报部门报告了年近九十岁的蒋介石。蒋介石沉思片刻,只说了一句:“西沙战事紧哪!”其手下心领神会,未作拦截。因没有解密资料,故只是“据说”而已。
  此时西沙,我军取得了海战的阶段性胜利,且收复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但恼羞成怒的南越当局不甘失败,又调兵遣将,企图重开战端。驻岘港的6艘军舰正虎视眈眈欲向西沙机动,且又调了两艘驱逐舰到岘港,并求援于美国第七舰队,伺机反扑。
 (二十二) 小丑的表演
  1974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给参战军民颁发了嘉奖令。
  这时,江青听到了西沙海战胜利结束的消息。这个在军队里没有任何职务的女人,便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写了所谓祝贺西沙海战胜利和表扬参战军民的信。我记得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洪文、剑英、世友:
  请你们代表我向西沙海战参战指战员表示祝贺。……现派作家浩然、诗人张永枚前往西沙慰问部队并体验生活……
  信中的“洪文”即王洪文,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剑英”即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共和国元帅叶剑英,“世友”即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
  江青只是一名普通的政治局委员,让中央副主席代表他如何如何,不知道她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这种本末倒置的措词是多么的不正常,充分暴露出一个野心家的嘴脸。
  江青的这封信在南海舰队各部队进行了传达,并热火朝天地宣传,冲淡了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嘉奖令的严肃性。
  江青派去的浩然和张永枚,从西沙回来后都有作品发表,浩然写的是小说《西沙儿女》,张永枚写的是诗报告《西沙之战》。当时我在部队买了一本《西沙儿女》,诗报告《西沙之战》是在报纸上看到的。
  张永枚的诗报告写得很长,在报纸上占了好几版,其中有这样一段:
  舰长的视线投向挂历,/挂历上一幅壮丽的画卷:/飞渡的乱云,/从容的劲松,/巍峨的庐山。/……/海风过时,/仿佛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又响在耳边:/“把入侵者从西沙赶出去!/革命军人,/共产党员,/要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挟昆仑,/越南海,/战士面前无困难!
  读过《毛主席诗词》的人都知道,诗中描写的画卷是指江青所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在这里其实是暗指江青。仿佛西沙海战是遵照江青的指示才打胜的。
  当我们看到张永枚写的诗报告的时候,部队和全国上下正在大搞批林批孔运动,江青正红得发紫,人人都知道这是御用文人们搞的臭把戏,心中有数,但嘴上不便于说什么,谁也怕祸从口出,因而不敢“攻击中央领导同志”。
  浩然写的小说《西沙儿女》,书中写到海军舰艇部队生活和进入战斗状态及海战经过情况时,有好多地方是不合实际和违背舰艇条令的,说了一些外行话。以后,又有人把它改写成电影剧本,准备拍成电影,在剧本中是否有歌颂江青之处,因我未见到剧本不敢妄言。但是随着“四人帮”被粉碎,电影《西沙儿女》便胎死腹中了。
  有好事便争功,遇事故便诿过,这是很多普通人的做法。但是,不能用这个标准去衡量江青一伙野心家。因为他们是在借着西沙海战这件事,超越组织程序,并且动用舆论宣传工具为他们歌功颂德,以图达到其篡党夺权目的,才贪天之功为己有的。
  在西沙海战这件事上,江青这个出身演员的野心家的表演实在是太拙劣了。
(二十三) 总结会引出的争论

  西沙战后,受伤舰艇入船厂修理,受伤人员去医院疗伤,牺牲的人员被追认为烈士,参战的各舰艇评功评奖,表彰立功人员。
  南海舰队召开了西沙海战总结检讨会,海军总部和广州军区都派人参加了,据说南海舰队副师级以上干部和参战舰艇主官都参加了。会议对海战战略及各个战术细节进行了研讨,对有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是否等敌人先开第一炮,我们才反击?
  1974年1月15日,南越军舰已进入我海域,朝我渔船开炮。既然我军舰是去巡逻护渔的,应该不应该为我渔民撑腰而主动出击?
  当敌舰炸毁我岛上标示主权的国旗,驱我渔民并占领我甘泉岛和金银岛后,我军是否也应该向被敌所占岛上开炮,将其吓走或破坏其所构工事?
  1月18日,当敌舰撞我渔船后,应该不应该为我渔民作主,向敌实施报复行动主动出击?
  1月19日,当敌舰掩护其军事人员侵入我民兵驻守的我岛屿并且首先开枪,应该不应该支援我民兵而对敌舰拦截和攻击?
  当敌16号驱逐舰蓄意撞击我389扫雷舰,耍花招挂起了“操纵失灵”的旗号,我们应该不应该轻信敌人的谎言,而放弃还击的权力?
  当敌4号驱逐舰已经向我271艇开炮,虽然炮弹落在艇旁的海里,是否应该误以为是敌舰炮走火?是不是应该立刻反击?
  一句话,是等着被动挨打,还是主动出击?
  争论的矛头直指海上总指挥、榆林基地副司令员魏鸣森。部分与会者认为他战场怯敌,处置失当。据说,会上一片杀气。这些与会的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将们,最恨的就是贪生怕死战场怯敌的人。
  最后,舰队司令员张元培承担了责任。说“不开第一枪”是我们的一贯原则,魏鸣森只是奉命行事。何时反击要由中央决定,前线指挥员只负责战术问题。在战略上,我们都是兵(执行者)。
  以上内容,因我当年只是一个小兵,不可能见到会议记录。至今也未见到关于这次海战总结检讨会的文章。所以,只是当年听船上军官议论过。听说而已。
  时至今日,我们的战略和战术还停留在被动挨打上,这对掌握战略的主动性和关乎胜败的战场上的主动权是有害的。这是一位空军上校写的《盛世狼烟》书中的观点。
  还有一件事,因为调动广州基地所属汕头水警区猎潜艇281、282号赴西沙,广州基地首长可能预料西沙要出事,且开赴西沙的389、396扫雷舰也隶属于广州基地,到底是关心自己的部队,还是关注战事的发展,拟或是一种好奇心理,便指示基地情报部门将指挥部与战场来往的电报翻译了出来。这样就扩大了置密范围,受到舰队的通报批评。这个通报传达到整个南海舰队,是我亲耳听部队首长念的文件,而不是“据说”。
  广州基地司令员是扬名东北的田松,小说《林海雪原》就是写他的部队(当年的田松支队)在东北剿匪的故事,少剑波是他的参谋长。
   
(二十四)那年月,打仗的意识太淡薄了

  1974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那场名为“反修防修”“继续革命”的运动,一开始便被一伙野心家扭转了方向,并以其不可阻挡之势狂奔不止。造反,夺权,砸烂,文攻武卫。在嘈杂的锣鼓声中,你方唱罢他登台,一点没有落幕的迹象。
  军队也参与到运动中去,揪军内一小撮,支持革命左派。部队管理则是“政治挂帅”,批判“单纯军事观点”。以“突出政治”为名,天天背语录,搞批判,挤压、排斥和代替了军事训练。部队的各项教育也随着“革命”的风向转,当兵的不是以准备打仗为宗旨,而是天天讲“斗私批修”和“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由于是以参加运动的活跃程度确定表彰嘉奖,选拔入团入党提干人选,便人人练习嘴皮子,放松了枪杆子,疏远了军事训练,打仗的意识无形中淡薄了。
  领导机关也不例外,对国际形势疏于研究,对潜在的敌人未做防范。既然国家的战略重点在北方,便认为南方理所当然是太平世界,可以歌舞升平了。
  那时的部队基层干部大部分是在“熬”,“熬”职务,“熬”年头。在没有军衔的年代里,副营以上或军龄达15年者,家属可随军,以解两地分居之苦。进步无望的连排干部,则忙着要求转业,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早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哪有心思抓军事训练?
  舰艇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它是由很多专业构成的,有些专业人员需经训练团训练后方能胜任,有些专业人员须进专门院校学习才可上舰,舰艇的操作和机件的处理要严格遵从《舰艇条令》。但是,“文革”是一个特殊时期,西沙海战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证明上上下下打仗的意识过于淡薄,麻痹大意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差点影响了整个战局。
  古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年抗美援越时,榆林基地曾建有一个对越情报站,收集情报,分析信息,研究检索,提供方略。由于种种原因,于1970年撤消了。当魏鸣森接到率艇赴西沙巡逻的命令后,翻遍了整个基地,只找到一本《美军舰船识别手册》和一本《美军飞机识别手册》,更深的资料便无从查找。魏副司令员虽有打仗的预感,但对南越海军情况了解甚少,对敌军的指挥序列,兵力的配置及战斗力都不清楚,对敌舰的吨位、火力、航速及战斗乘员都不知道,这仗可怎么打?战斗中判断错了旗舰也就不奇怪了。
  熟悉专业的军事干部太少。271艇出航时,艇长不在艇上,只有副艇长操艇。忽略了风浪对舰艇航行的影响,造成向南偏航。虽然无意中躲过了鬼礁,再修正航向直赴西沙,仍比原计划晚到一个多小时。
  海战迫在眉睫的18日晚,舰队截收到南越“总统”给其海上旗舰的密电,得知敌舰将于第二天上午动手。舰队只向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作了汇报,但是未通知榆林岸指和海指。致使海指不明敌之企图,只能跟着感觉走。战后别人说三道四,事后的诸葛亮当然比前线的司马懿聪明。
  281编队已在永兴岛靠岸待机,电报由岸台转接转发,此为海军操典明载,指挥机关应该知道。但广州军区和南海舰队盲目直呼281艇,而忘记让榆林岸指和永兴岛岸台转报,致使命令晚到6小时之久。若281编队再晚到战区两小时,南越军舰调整后力攻我舰,则我必无胜局。
  战斗正激烈之时,274艇电舵失灵,说明平时维修保养不好。操舵班长冒着弹雨飞奔后舵舱,操起了人力舵,够勇敢的。但是,人力舵舱战位的兵呢?平时航行这里不放人,战时这里是一个战位啊!是没设战位,还是兵脱岗了,都是因为平时训练没按打仗要求。
  军舰上通讯靠收发报机,收发皆为密码,须用密码本进行翻译(就是《红灯记》里李玉和保存、鸠山索要的那玩意)儿。按照条令,弃舰时须由两人以上销毁。可是389舰译电员(排级干部)只顾忙着搬运炮弹参加战斗了(战斗时是信号兵负责军舰之间的联系),弃舰时自己把密码本一烧了事,没有证明人。害得396舰在389舰抢滩后守在那里生怕泄密,直至3天后经检查确实销毁后才放心。这是个大事故,这位译电员不但没立功,还受到了处分。
  收复敌占三岛时,我们是由陆军的几个连登陆的。陆军上了舢板,很多战士不会划桨。下水泅渡登岸,很多战士不会游泳。这就促使海军必须建立自己的陆战队,不论是乘船、泅渡,驾(坦克)车登陆,还是(乘飞机)垂直登陆,及驻岛守卫,必须是全能的合格战士。
  夫战者,生死之大事也。故战事不可忽哉。战时之误,马失前蹄,但失之毫厘,会有千里之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可不是用嘴一说就行的。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6:46 , Processed in 0.1101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