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118艇鱼雷兵 
海军潜艇二十二支队242艇系03型潜艇,为新中国23号潜水艇。 有资料显示,中国装配制造的第一艘W级潜艇(03型潜艇)于1955年4月14日在江南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56年3月26日下水,1957年6月27日入列海军,命名为新中国15号潜水艇,其舷号从425、115到201艇。 而第四艘03型潜艇则是1957年3月16日下水,也是由江南造船厂制造,工厂号H1084,1957年12月30日入列海军,命名为新中国18号潜水艇,其舷号从428、118到241艇。 截止到1963年,在这9年时间里,中国共生产了21艘03型潜艇。依照这一时间段的推算,242潜艇应当在1958一1959年前后下水、入列。 
根据支队“军史”记录,该艇舷号由433、123(1961年)到242(1974年),其隶属关系从海军潜艇第十二支队、三十二支队(1965年)到二十二支队(1970年)。1978年8月,242艇员一分为二,一部分艇员留守242,另一部分艇员组建班子后接新艇276。 1980年8月242退役。 从斯大林号、仿苏03型潜艇到国产33型潜艇,从常规潜艇到核潜艇,海军23号潜艇也从其433、123、242的舷号变迁,见证了新中国海军潜艇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道路。 1973年起,242和另外4艘艇开始参加支队组织的普及科目全训试点。1974年11月,242和另外1艘艇参加对护航编队攻击演练,历时10天,命中率达93%,考核时各艇均隐蔽命中主舰,掌握了攻击的方法和要领,积累了对护航编队攻击的经验。 1975年5月7日,242接到支队党委交给的实放战雷任务。为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的意义以及这次任务的光荣和艰巨,支队政委还两次上艇动员,艇党支部召开了五次支委会,全艇召开了两次军人大会,从制定措施、分析问题、发扬军事民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艇长秦汉荣还两次登上目标舰实地查看,掌握第一手资料。1975年5月10日,242在螺关水道对固定目标实施鱼雷攻击训练时,由于雷达测量目标有误,致潜航中撞岸触底,导流罩后的一号水柜划破15长厘米、4厘米宽的口子,但这一切都为此后的操雷试放和实弹射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75年6月13日14时50分,242在舟山乌龟山海区,以单发53-66战雷(国产直航蒸汽瓦斯鱼雷,TNT当量380公斤,爆炸半径50M),拦腰击沉相距4.5链处的千吨锚泊靶船“长沙”号护卫舰(报废的第一代“长沙”舰)。这是潜艇部队首次使用战雷打击舰船,既检验了国产鱼雷的爆炸威力,也积累了潜艇对锚泊靶舰射击诸元素和机动修正流压角等资料及经验。 在20余年的服役生涯里,242潜艇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目训练和战备值班等任务,谱写了新中国潜艇发展的辉煌篇章,为建设强大海军、保卫万里海疆做出了不懈的贡献。期间,也培养出众多杰出的官兵,就在我翻阅到的一份来自于1971年7月的123艇干部花名册中,17名部门长以上军官里,有艇长方国成,政委杨勤文,副艇长李令太、肖俊明,副政委李文斌、芷正宽,航海长芷恩吉、边顺和、刘振嘉,鱼雷长朱文琪、王兆庆、刘明金,机电长兰德才,动力长陈永贤、任祝明,机要参谋孙升云、钱世强。他们中最年长的是1932年出生的政委杨勤文,最小的是与共和国同龄的王兆庆、钱世强,其余都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出生,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入伍,李令太、朱文琪、兰德才等3人有大学文化程度,还有一名高中、四名初中文化,其余都在高小以下文化。 在242潜艇服役过的战友复员转业到地方后,他们都以海军潜艇兵的独特气质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为国家、社会、单位和家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诚祝各位老首长、老战友永葆革命青春,尽享天伦之乐,心情舒畅、健康快乐,夫妻恩爱、子女争气,全家幸福、生活美满! 祝贺242潜艇首次战友联谊会暨276潜艇组建40周年战友联谊会圆满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