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74|回复: 0

搪瓷杯与紫砂壶(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5 11: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搪 瓷 杯 与 紫 砂 壶(一)

紫砂壶-(1).jpg


    掐指算来,到西湖港论坛已经一年了,当初上论坛的时候,看到了我们西湖港的军魂,王继英支队长(后升任北海舰队司令)的首长寄语",见到了我同年当兵的武林海艇长的艇长致辞(搞不清为什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铿锵有力的字拿掉),第一感觉就是,总算找到组织了。高兴、激动、热血往脑门上冲,有种什么都想说的冲动。离开西湖港几十年了,突然知道自己的支队有个论坛,突然看到几十年没见的战友,非常开心。有了这个论坛,西沪港、大榭岛在全国的战友犹如涓涓细流,汇入滔滔黄河。短短一年时间,注册成员已经将近500名,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中。通过论坛这个网络,久别的战友取得了联系,几十年未见的老战友见面时捶着胸膛热烈拥抱的那种激情,让人感慨。这真的要感谢有远见的美钻公司,感谢美钻的战友,特别是美钻的老总黄河了。

    靠着论坛,我参加了一系列战友聚会的活动。特别是09年12月26日支队成立37周年纪念日,几百名战友齐聚一起,场面壮观,情绪激动,每见到一个熟悉的战友,就会有一大段的往事回想起来。我见到了久别的王继英支队长,见到了刘际潘参谋长(后升任东海舰队司令),见到了顾文根艇长(后升任海军副司令),见到了戎镇圻业务长、陈富荣业务长,赵雪雄业务长,113艇沈根楼,刘国明,武林海(三位后来都任潜艇艇长,刘国明还担任过驱逐舰舰长),马立平(后任舰队训练处处长,转业后搞外贸)、王国福(潜艇政委,后转业在宁波国际机场任党委书记)以及其他艇很多战友。电话来往就更多了,10年3月2日惊喜的接到了原113艇舵信班李金玉的电话,他是陆军调潜来的,转业后也是抚顺的检察干部了。他电话里说自己是调潜来的外来的和尚,我们是本地的座山炮,我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你看你们陆军调潜的徐洪猛,现在已经是现任的海军副司令了。他听了大吃一惊,怎么陆军调潜的会有那么一棵大树。也可能他早就知道,故弄玄虚。

    其实我们王继英司令是很伟大的,42支队72年成立时一穷二白,穷山恶水,几百个人,七八条破潜艇,早上端着脸盆到处找水洗脸,晚上对着月亮数星星。宋元家战友的帖子十二怪就很形象的说明了那个时候的艰苦,那时候通讯基本靠吼,警卫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喝水基本靠沟,照明基本靠油(发电机),条件很差。王继英作为支队领导,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完成了各项训练和远航任务。他待人亲切温和,指挥坚决果断,待部下能拉不推,能提的帮一把,想走的助一把。平时喜欢到各艇转转,待各艇情况了如指掌,就连小新兵蛋子的名字都记得很牢。拉拉扯扯的在这块不毛之地,却带出了一窝子将军,有的官至海军副司令,并且还有向上突破的可能。有时候战友一起聚聚说,这批将军可都是跟随过王司令打过天下的。有哪位战友是否统计一下,西沪港到底出来了多少将军,发个帖子大家看看也开心开心。

    回想起来,我69年从学校参军出来,就来到了大榭岛海军潜艇22支队成了潜艇兵,到了部队,发了被子、挎包和一些生活用品,但用处最大的却是墨绿色的搪瓷茶缸。出海了,早上在海上洗漱缺不了它。清晨,我们拿着毛巾和牙刷牙缸,来到潜艇上甲板,(注意:我们是113潜艇,苏制S艇,上甲板有两米宽,原来舰桥前面还有一门100口径的大炮,后拆除。艇上没有制淡机和液压系统),当时通常都是舰务军士长或是舰务班长守在一个大铝桶旁边,用一把大勺子把淡水舀给每个舰员伸过来的茶缸,估计一斤多一点的水。然后我们就小心翼翼的走向舰尾,蹲了下来,牙刷上放点牙膏,刷完牙把嘴里的牙膏沫吐干净,再含两口水,仰起脖子,咕噜咕噜的发出响声,再把水吐到牙刷上,把牙刷的牙膏沫洗掉,然后把一点水倒在手上往脸上抹一抹,再用洗衣皂涂在手上,往脸上抹,然后再把水倒在手上往脸上抹,把脸上的肥皂沫洗掉,最后用毛巾擦干净脸,算是洗好脸了,一缸水也就用完了。下到舱室,用蛤蜊油搽搽脸,有那干部比较讲究的就用雅霜雪花膏往脸上抹,用的太好了会被人家说有小资情调。有那比较随便的,不太讲究的,早上就不洗脸了,反正各人习惯不同。有那好事的还说:
我是打从娘胎里出来,洗过一次澡,到当兵之前这十几年还从来没洗过澡呢,这到部队已经够勤快的了,隔三差五得洗个澡,出海洗脸就免了吧,还能给艇上省点淡水。这墨绿色的茶缸还是用水量的标准衡量器,有那想多用一点水的,换了个大杯子,水是多打了,但受不了人家背后的指指点点,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换回墨绿色的茶缸。要是这个杯子遗失了,那就比较为难,买个大点的茶缸,人家会说话,说你用淡水用多了。可是买小的了呢,自己又感到在用水上吃亏了,没办法,最讨巧的就是买个好点的茶缸,到基地兵那里去换个墨绿色茶缸,回到艇上用起来才心安理得。

    记得70年的春节,因为林彪69年发布的一号通令,准备和苏修打核大战,所有的潜艇都在海上锚泊疏散,春节就在海上过了,政委赵国珍给我们做了节前战备动员,艇长秦汉其提出过节武器装备安全要求。年三十那天,副政委厉德鸿在上甲板,坐在放罐头的空木箱子上,在大砧板上挥舞着两把菜刀,剁起了大白菜,调饺子馅,S艇的上甲板足有两米宽,四舱还有个升降口,有帮厨的在上甲板一起忙乎做各种菜,然后用绳子吊到四舱,炊事员再加工。(按道理潜艇上是不能包饺子的,因为通风扬起的面粉会被吸到电机通风口,降低电机绝缘,影响机械性能。后来不知道是初几,可能是元宵节,交通艇来送信件和政治学习材料的时候,把潜艇母舰泰山舰上调好的饺子馅和一大坨和好的面送到艇上,我们又吃了一次饺子。)这次包饺子好像是以舱室为主,各舱到四舱领饺子馅,饺子皮是在二舱会议室,几个擀饺子皮高手集中擀皮,各舱到二舱领饺子皮,包好了饺子送到四舱,然后排队等下饺子,把饺子打到各舱,舱室里弥漫着饺子和大蒜、醋的混合香味道。这墨绿色的茶缸就打上饺子,吃饭的小碗倒点醋,悄悄坐到旮旯里的工具箱上,喇叭里放着中央台的广播,听着老兵的祝福和他们往年过年的回忆,美美的享受饺子。不知哪里传来哼哼唧唧的声音,顺声音看过去,原来是我们69年一起入伍的一位鱼雷兵,八成是想家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穷折腾呢,瞧那没出息的样,这新兵就是蛋子味足。不过吃完饺子听完广播折腾完了。自己躺在一舱的吊铺上,想起在家里过年的热闹劲,还是忍不住湿润了眼眶。在家里,年初一的早上,父母亲将包了一夜的水饺煮好,早上将一大脸盆煮好的饺子端到了桌子上,大喊一声:起床了,紧急集合,开始吃包钱的饺子喽,我们几个孩子从各自的床上一跃而起,嘻嘻哈哈的围在桌子旁,来不及的抢着吃饺子,吃到哪有钱的饺子就高叫起来我吃到钱了。父母亲高兴地脸上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就看我们在哪里狼吞虎咽抢吃饺子,我们是一直吃到撑的实在吃不动了,才数一下自己吃到几个钱,5分的2分的1分的有几个,然后拿一张草纸把吃到的钱包起来,放在枕头底下,作着黄樑发财梦。现在当兵了可好,躺在冰冷的大铁桶里,没有彩灯,没有鞭炮,没有美酒,没有家人,什么都没有。只能在老兵的打鼾声中逐渐进入梦乡。这是我到部队的第一个春节,在海上过的。

    基本上出海,在家都缺不了这个茶缸,上艇值更,用毛巾把牙刷牙膏和肥皂圈起来,塞到茶缸里正好,带到艇上做洗漱用具。出海了,用它打咖啡,喝牛奶,喝茶,喝菜汤,吃甜羹等等,因为可以多打点,吃不了可以倒掉,但少了就没有了。记得有一次吃甜羹,感到味道怪怪的,有股腥气味。等喝到底了才发现,茶缸底下还有大开洋(大虾米),这开洋怎么好放在甜羹里呢?有的老兵不开心的咧咧起来了:甜羹里放开洋,简直是瞎胡闹,从来就没这样的吃法,这炊事兵搞什么搞。原来炊事兵是新兵,老兵想休息会,就叫新兵做那个没有技术含量的甜羹,想不到这个新兵熬好了藕粉汤,把菠萝、橘子、生梨、龙眼罐头打开后倒进了藕粉汤里,看着自己第一次单独操练的杰作,忽然突发奇想:这个汤里什么都好倒,这袋子里的大开洋听说很贵的,这贵的就是好的,再说老兵每次烧汤都放开洋的。甜羹里放开洋,大家一定喜欢吃。于是乎把一大包开洋倒进了甜羹里,闹出了一个大笑话,事后受到了全艇的嘲笑,这位新兵也就很荣幸的得到了他到部队的第一个绰号:开洋。那带他的倒霉的老兵也升级为开洋师傅。搞得老兵很没面子。打这以后,老兵再也不敢偷懒了。每次新兵干活老兵都盯得很紧的。说是不能出洋相了,这次叫开洋还好听点,要是甜羹里放猪脑子,我不就成了猪脑子师傅么?连这小新兵都不如了。

    这个茶缸好是好,就是稳定性不好,出海老是翻缸子,还容易打滑,好容易打点喝的放在身边,这船一晃杯子在地上会到处跑,过一会就找不到杯子了。等到训练回来锚泊时,到处找缸子,最后发现杯子滚到了舱底,捞出来都是柴油混合味,用水洗了好半天才能用。


  (仅以此贴纪念我参加西沪港论坛一周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9:13 , Processed in 0.1251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