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同富
 潜艇即将离开袓国海域,作者留下珍贵镜头......
作者简介: 王同富,网名这片海,辽宁丹东市人,在海军部队服役25年,曾跟随共和国潜艇参加重大远航任务,曾任某部团政委。现转业供职中共大连市委。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作品集两部,多篇散文、诗歌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被刊物、公众平台采用诗词近百篇,个人辞条被收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题记〈作者感言〉 :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里有一支神秘的部队一一潜艇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曾跟随共和国潜艇参加重大远航任务。我们在离开天地水下的日子,把记忆留在心底,把忠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潜艇兵这一特殊的使命,必定使他们没有鲜花和掌声,当年同我一起执行任务的N个战友随后来361潜艇执行任务遇难了……为了弘扬潜艇兵精神,祭奠遇难的70名官兵,我创作了小说巜深蓝部落》,其中作品中有两位主人公便是当年同我一起执行任务、后来遇难战友的原型。 仅以此篇献给为国防事业奉献过的战友,且告慰我的70名遇难的战友及慰问其亲属家人。

因潜艇执行任务的使命性和保密性,此作品只能特定展下大洋下,潜艇兵的生话。所以,即使文学作品,也难以展示其全貌,另外受本人驾驭小说的能力局限,请你理解。 在此特别感谢《海燕》文学月刊社有关领导编辑厚爱,才使潜艇兵生活展示读者面前。 经作者本人同意,此作品由《西沪港战友之家》连载,以飨所有奉献和关注人民海军事业的朋友。 王同富 2018年2月22曰 正月初七于大连

一528潜艇在水下50米犁着波涛,驶离祖国海域,悄悄地接近N国。 潜艇舱内,满脸油水的大轴兵汪四海刚下更便溜进三舱声纳室,他用乌黑的两手摸一把葛优似的光脑门儿,又在净光的肚皮上擦了擦,然后拿起那秃头铅笔,在那“大将军”烟盒上划了个“√”。

有什么好划的,看你的大轴去。 坐在声纳荧光屏前的声纳兵熊力瞅着汪四海,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见熊力眯起了眼,汪四海便把自己那双忽闪的大眼睛避开了对方那双小眼睛。汪四海知道,这熊力与常人不同,来火了眯眼,而高兴了却瞪眼,其实那小眼睛瞪和眯也没啥两样。这会儿,那眯成一条缝的小眼睛里分明窜出了一团怒火。这潜艇远航太折腾人了,连熊班长都这熊样儿。汪四海想,难怪自己这两天像得了神经病似的,没事时想哭,碰上人就要骂,心里憋得慌,巴不得找谁吵一仗。但一瞧老熊那刚三十出头儿的脸上,褶子像网络密布,便于心不忍了。他放下大将军牌香烟,提了提亚麻大裤衩子,哗的一声拉开门走出声纳室。 汪四海感到头昏沉沉的,也想眯眼,不过不是来火,而是感到有点累。值了一更,本来该躺会儿,但远航十天了,自己憋在肚里的话一直没人倾述。他想找声纳班长熊力唠唠,可这个堂堂的四级士官脸色也不好看。刚远航时挺新鲜,大家心气儿也足,可这两天他娘的怎么了?除了执更就是睡觉,都成了哑巴。听说这次远航执行M任务,但M任务是干啥?多长时间?他想知道,但又不敢问,着急上火,撒出的尿都是黄的。

四海,你尝尝这面条,是“娘们”下的,味道好着哩! 汪四海想着心事,从三舱往后舱走。厨师在四舱的灶间同他答话。汪四海喜出望外,这可是三天来第一个主动同自己搭话的人。他迎过去,猫腰进入厨房。厨房只有两平方米,厨师个儿矮块头大,已占去了厨房大半个空间,汪四海只好退回门口,接过厨师递过来的铁碗喝了一大口。厨师凑过来,仰着脸看汪四海。潜艇上浮,剧烈摇晃,艇体被浪涌砸得嘎嘎直响,舱室里的铁碗、铁盆从固定架上滑落,叮当一地。汪四海把面汤喷了厨师一脸。厨师也不火,抹了一把脸,抱怨道,这么好的面没吃下,都怪这无情无意的大海,这不吃不喝可怎么保持体力啊!汪四海被面汤呛得干咳不止。厨师用手拍汪四海的后背喊道,四海,帮我想想怎么让大伙吃东西。

厨师姓魏,与汪四海同学机电专业,但他脑袋没有汪四海灵活,学习不好,一下潜艇便进了炊事班,成了528艇独一无二的厨子。在潜艇上当厨师那可不是好玩的。刚上艇时熊力就跟汪四海说,三年自然灾害时,连毛主席都不吃肉了,也要保证当时潜艇兵的每天三块钱伙食,一些陆军老大哥心里不平,当那些开国元勋们走进潜艇舱室,还没出海便尝到滋味,走出艇室连说,看来这潜艇兵一天吃三十块也不多。汪四海想,如今可好,每天三十六块,同飞行员一样,可能吃得下吗?吃离不开上灶的,这潜艇“龙宫”中最苦的便是厨师了。厨房比腚大不了多少,每次出海只能有一名厨师随艇。下潜前,潜艇如醉酒的汉子东倒西歪,晕船了,其他人可以趴下吐酸水,而炊事员不但要承受着高温折磨,还要保持身体平衡动刀动勺,越闻油、盐、酱、醋味越想吐,只能把酸水含在口里。 汪四海瞅着小魏,见他口里含着酸水,光光的脑门也像葛优似的,一头虚汗,两眼闪着不知是泪水,还是汗水……


往期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