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53|回复: 0

那回不去的从前母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2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天突然来了,昨天还在穿短袖,突然小雨吹落了树上的金桂,撒了一地,带着香气,岁月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变换着。我们在感叹时间飞逝的时候,总是想起曾经。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母亲总是慈祥和蔼任劳任怨的代名词,在那个过去的年代里,人们信仰共产主义的明天,工作比生活重要。母亲们照顾家务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人为工作任劳任怨。印象中一觉醒来母亲还没下班,拉着妹妹的手穿过14街和11街的大马路,去找在那里对账还在忙碌的母亲。发烧的自己,独自拿着打针卡步行到九街门诊部打针,打好一针护士在卡片上划下,表扬我很勇敢,有时候走着走着走不动了,就蹲会起来在走,那时没觉得苦,到是很自然的事情。
母亲人生路上,秦岭公司应该是她比较浓重的一笔,那里有她青年和中年,工作初期的热情和成果,那时候大人都有他们的追求,把事业当第一要素,一堆堆卷起来放在那里陈旧了的奖状都是那时候努力的证明,不仅仅就是荣誉,带着某种追求,一个先进工作者比其他重要许多。那个年代的烙印深深刻在她的心里,一直没改变。
孩子很少有人管,好些家庭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七、八岁的孩子脖子上挂着钥匙,代理着家里能干得动的家务活,小小的他们站在板凳上洗菜烧饭,放学去买菜,周末端着印着单位名称的搪瓷碗到九街市场的门市部排队凭票去卖肉,记得卖肉的窗口很高,踮着脚还要抬头使劲的把手往上举,那猪油拌饭真是好吃!一点猪油放点盐拌米饭,在那年代也是美味了,对小孩子我们来说哪里是粮站?哪里是市场?和学校在哪?一样记得清楚,15街单身宿舍那里三食堂中去的不多。11街换面条铺子印象深的原因是每天中午放学后会舀些面粉换些成品面条,然后拿回家烧午饭。
二婶是个贤惠的人,操持着他们家的家务,做衣服、做面食、绣花等都特长,想着做她的孩子也是蛮幸福的事,家里家外都安排的合理妥当,不过没母亲这么多奖状,记得婶婶会做有个面食叫巧鱼,把面切成小粒然后用手一撮,成了一个半圆圈,很好吃!我们有时候放学饿了会跑到他们家吃馒头,那馒头夹着油泼辣子味道相当好呢!小时候我们姐妹春节新衣服都是她手工做成的,年三十好我们两家常在一起吃饺子,然后拿到新衣服回家放在床头,睡觉的时候摸着新衣服盼望了早点天亮了。如今的婶婶已经是暮年,生活自理也成了困难的事,从前的一切不知她还是否记得?二叔说起当年还头头是道,相比之下要好很多,都不容易啊!再说新衣服,布料是母亲从门市部买来的。
门市部就在145医院边上,开始是一层平房,后在70年代改建成二层大百货商店。过年的活动在没有电视的日子里也是丰富的,年三十拿着家长给的零花钱买来鞭炮放着玩,谁还记那农民拿出来买的摔炮?用报纸包着里面是小石头和炸药,往地上一甩啪啪作响,几百响的鞭炮拆出来放,一次妹妹不小心把炮甩到堂妹的身上棉袄上烧了一个洞,好像是堂妹把我妹妹棉袄上弄了个洞,顺序不重要了,就记得有这个事情,大年初一开始就屁颠屁颠的跟在妈妈后面去人家串门,目的很明确,就是拿糖吃的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4:01 , Processed in 0.0490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