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于 航   高 密  
 
 
 
 龙宫运动会  
 
 
叶京涛聚精会神地盯着一幅电路图,不时用笔在作业本上临摹,图上密如蛛网的线路和绿豆大小的元器件对没读过大学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这是最基本的专业功底,必须烂熟于心。"他说,"教员在第一堂《电工设备》课就交代了啃下这幅电路图的作业,我们天天都在努力。"  
 
 
这位18岁的小伙子是海军潜艇学院潜艇兵训练基地的一名潜艇学兵,他所说的"我们",是指该基地某型潜艇电工专业的"同学+战友"。自去年9月入伍以来,叶京涛和战友们一直都在潜艇学院接受训练和学习。"别的兵种新兵训练3个月后就下连,可是我们还在这里学专业。真希望能快点学好,到潜艇部队去干点事业。"叶京涛说。  
 
 
关卡重重的8个月新训  
 
 
根据我国目前的潜艇兵培养机制,所有潜艇新兵入伍后,直接进入海军潜艇学院,先接受3个月的入伍教育训练,而后是为期5个月的专业学习,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分配到各潜艇部队继续服役。期间,体检、政审是"必考课目",除此之外还有三道关:文化测试、心理测试、高压氧过敏试验,每一道关卡前都会有人要告别还没来得及开始的潜艇兵生涯。  
 
 
"由于潜艇作战样式特殊,对兵员素质的要求就非同一般。"学兵队教导员李军介绍说,文化水平决定了专业知识能否学好,心理素质决定了到潜艇上能否干好,氧过敏试验则是生理机能的一项补充测试。李军说,他所在的学兵6队在去年的三项测试中共有10多人被淘汰。  
 
 
"虽然这是我们自己一个一个挑回来的兵,但经过测试每年总会有10%左右的淘汰率。"潜艇兵训练基地政治处主任张利研介绍说,每年的征兵季,学院都会往全国各地派遣接兵团,直接参与征兵把关,但只有经过测试之后才能科学确定"入门"资格。  
 
 
学兵金少杰对高压氧过敏的测试很是让他"心存余悸"。在一个密封的舱室内,空气压力渐增到相当于水面以下18米处的压力大小,金少杰他们在舱内带上呼吸面罩等待测试开始。随着空气压力增大,金少杰的耳膜渐渐有被压迫的感觉,他按照教员说的捏住鼻子闭住嘴,使劲往耳朵里鼓气,可耳膜怎么也鼓不开。几番尝试后,他果断举手示意,操作员将压力稍微调低,让他再次尝试,可仍旧无法完成调压动作,第一次试验以失败告终。事后,医生诊断金少杰由于感冒引发耳鼻炎症才导致无法调压,在一个月后的补充测试中金少杰才顺利过关。  
 
 
据负责这项试验的教员介绍,极个别人的身体暴露在高压环境中,对肺部吸入的高浓度氧气有过敏症状,这类人是不能从事潜艇和潜水工作的;还有少数人由于生理结构的问题,身体内外的空气压力差无法通过耳膜调节平衡,这也是必须筛选出来的对象。  
 
 
除文化、心理和高压氣的测试外,在潜艇兵的"孵化"过程里,还有不少的考验在等着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  
 
 
例如,潜艇在水下航行和作战时,一旦遭受敌人攻击或其他原因导致破损进水,对潜艇和艇员的自身安全而言是最高威胁,因而潜艇学院的每名学兵都必须掌握潜艇损害管制的应急操作流程,并能条件反射般地自如运用。  
 
 
在潜艇学院损害管制的教学现场,雪白的高压水柱从潜艇舱壁的破裂处喷射而出,打在人的身上足以令人摇晃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学兵们分工协作进行堵漏,三或四人一组,扛、推、塞等动作都需要紧密配合方可完成。在这项训练中,几乎每年都有学兵由于过度紧张,没能正确选择堵漏工具或反应迟純而导致损管不及时,疯狂涌入的水很快漫过腰身,整个小组的模拟训练宣告失败。对此,该基地军事共同教研室主任孙全圣介绍说:"损害管制是潜艇的保命工程,可能一辈子不用,却不能有任何人不会。"  
 
 
"装备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员培训的特殊性。"学兵七队队长王鹏说。潜艇学院自1953年建校以来,一直承担着我国海军潜艇兵、专业士官的培训任务。中国海军所有的潜艇兵,100%都在这里接受过训练。 
 
 
这"100%接受过的训练"中,还包括水下脱险。孙全圣说,水下脱险分为鱼雷发射管脱险、闸套脱险和快漂脱险,这些都是潜艇在水下遇到重大险情、迫不得已必须弃艇逃生时的'生命通道"。对这三条'生命通道"的选择要根据弃艇时潜艇所在水深来进行,而学会正确使用这三种脱险方式的操作方法,是潜艇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如同单兵战术动作里的低姿匍匐前进、蠕动等一样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  
 
 
例如闸套脱险训练时,学兵在模拟潜艇指挥塔的闸套里进行封闭加压,达到符合水深要求的压力后开始通过升降口的舱门,沿事先预设的绳索逐步减压上浮。鱼雷发射管脱险训练时,学兵3人分为一组,穿戴好呼吸装备依次进入鱼雷发射管,关闭前后盖,注水、加压,待管内压力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后打开发射管前盖,学兵依次出管脱险,而后和闸套脱险一样根据所在水深选择减压方案,逐步减压上浮直至出水。  
 
 
脱险训练是一项涉险程度较高的训练,在上浮期间,学兵必须学会并记住控制好上浮速度,防止因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的减压病。据美国《生理杂志》透露,美国海军在脱险训练中,每7500人次平均有一例减压病和肺气压伤发生,每进行50000人次就人有一人死亡。而在潜艇学院的脱险训练中,累计至今已进行了几十万人次,目前无一例伤亡事故。孙全圣介绍说:"我们拥有可靠的训练设备、成熟的训练方法和一支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实验员队伍,保证了训练的高成功率和零事故率。"  
 
 
—切课程瞄准团队意识  
 
 
去年,海军372潜艇官兵成功实施水下抢险并圆满完成任务的事迹已经广为人知。"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器设备关停",在水下发生突发情况后,最要紧的是迅速调整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而潜艇兵如何才能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多达成百上千种设备的状态转换?  
 
 
"军人要像了解和使用自己的身体一样了解使用自己所执掌的装备:'学兵张程浩说,为了达到这样的熟悉程度,他们在8个月的时间里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各自专业所执掌装备的性能数据、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加上基础共同课目,需要学的课程有11门。"张程浩感叹,自己放弃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潜艇学院,如同上了一次大学。  
 
 
在我国的征兵时间调整到夏秋季之后,兵员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在潜艇兵的行列里尤为明显。张利研主任介绍说,在今年这一届学兵里,主动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来当兵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比往年多了近20%。与此同时,大学在读和毕业的学生兵也是连年增加。在专业学习中,高中毕业的学兵必须比大学在读和毕业后来到部队的学兵更加刻苦,才能完成专业考核顺利毕业。  
 
 
"虽然我大学学的是音乐专业,但现在舱段专业的课程学起来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学兵李鹏轻松地说,"关键是要记住一些基础性的数据和操作规程,挨个设备去学习掌握。"  
 
 
舱段专业只是潜艇上众多专业之一,其他如鱼水雷、舵信、雷达、声呐、轮机等专业,各自有各自所执掌的装备,操作流程也完全不同,这也导致了各专业之间的知识融合度很小,从而决定了他们将来在潜艇上的工作岗位和战斗序列不可替代或变更。比如鱼雷兵负责鱼雷、水雷武器操作;雷达兵、声呐兵是潜艇的眼睛和耳朵;轮机兵则管理操纵柴油机,还通风装备和水淡化设备等。  
 
 
 
海风雪正值练兵时  
 
 
然而,所有专业的学兵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团结协作。不仅在损害管制时需要密切协同,各专业战位之间也必须有默契的配合。鱼水雷专业学兵张程浩说:潜用鱼雷型号较多,相关的艇上设备技术复杂,不仅需要个人对装备原理和操作流程的熟悉,而且需要战位之间的密切配合。"  
 
 
"潜艇在作战中走得动、潜得下、藏得好,都是为了打得准。"水中兵器教研室副主任魏勇说,"水下战机就在一瞬间,鱼雷或导弹一旦发射,潜艇就需要立即进行战术机动尽力避免暴露。潜艇是百人同操一杆枪。"  
 
 
为了这"一杆枪"能打得准,除专业课程外,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了潜艇学兵的必修课。学兵五队教导员王鲁峰介绍说:"在开展传统的官兵团结友爱教育的同时,从入伍开始,我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团队协作能力拓展训练,比如信任背摔、接力传球等,从'兵之初'就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实战岗位锤炼血性作风 
 
 
潜艇航行在海底,一旦出现故障是致命的。平时,哪怕是一颗螺丝钉的损坏,也可能使潜艇被迫上浮,暴露目标,使整个训练任务失败;战时,这就预示着全艇灭亡。  
 
 
记者在潜艇的每个舱内,都看到一个小细节,就是门上标示着该舱内的设备、管道数量和具体位置。  
 
 
艇上的每个潜艇兵都要负责维修自己岗位范围内的所有装备。近些年,这成为潜艇兵的一项职责。在每次出海执行任务时,潜艇兵们除了携带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外,《维护保养规程》《艇员级维修范围》《经验交流故障汇编》等书籍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随身用品。"装备出现故障,如何排查,如何维修,我们都要边看书,边摸索。"雷达兵杨兵说。  
 
 
如今在面临复杂海域、信息化多变的环境下作战,雷达战位更是保障潜艇航行安全和作战的重要的力量,杨兵深知身上的责任。 
  
 
部署操演  摄影:武振平  
 
 
"雷达"在水下来说就是人的"眼睛"和"耳朵",若人失去了眼睛和耳朵该是何等的恐惧。一次海上演习中,突发一次雷达设备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在无灯光情况下,杨兵凭着多年的专业知识直奔工作岗位,对雷达设备做了一次从头到脚的检查,很快便判别了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应急抢修。一个小时后,舱室所有灯光恢复正常,雷达设备正常运转。  
 
 
像杨兵一样,每名潜艇兵都有各自的专业,专业过硬不过硬是评价一名潜艇兵是否真正合格的重要标准。此外,每名潜艇兵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能力。  
 
 
潜艇同行间有句俗语,叫"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从世界潜艇的发展历程来看,潜艇兵确实是一个高危行业。由于潜艇空间狭小,各个舱室相对密闭,所以不管属于何种战位,每一名潜艇兵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损管技能。  
 
 
前不久的某次任务故障抢险中,电工兵李尚苗就成功进行了一次故障抢险。在断开电源、检查线路、更换电缆、检查绝缘等一系列动作后,供电恢复正常。  
 
 
为了提高维修能力,每次装备生产厂家的修理人员到基地修理装备时,很多潜艇兵就拿着小笔记本跟在他们身后,协助修理,学习专业维修人员如何查找问题,拟定措施。"平时能自修,战时能自救"的口号在每一个潜艇兵的心中扎了根。  
 
 
对于潜艇部队官兵来说,培养血性作风显得更加重要!  
 
 
惯导兵孟利军至今还清晰记得,第一次随艇出海起动安全阀时,突然发出"嘭"的一声,面对巨大声响,他脑子一片空白,情急之下还是班长紧急关闭了阀门。  
 
 
"高风险是潜艇兵的最大特点,任何一个人、一次操作都决定潜艇的命运,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老潜艇兵都明白这个理儿。面对独有的"零疑点、零故障、零差错"工作性质,基地非常注重在曰常军事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中加强艇员血性练习。  
 
 
潜艇兵都讲一句话,叫"几十号人一杆枪"。这是一种比喻,而实际上,从鱼雷舱、指挥舱到电机舱、推进舱,潜艇兵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有专门负责的业务。在一些激烈的战术对抗中,比如潜潜对抗或者躲避直升机反潜,潜艇几个动作就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个口令,一个小环节出现失误,实战中就是葬身海底的后果。  
 
 
 
坚定信念突破"心理岛链"  
 
 
潜艇内部空间管路密布,极其狭小;在出航的过程中,舱室全程封闭,不见阳光,不分昼夜;同时,在潜艇内工作,还需要忍受油污味、饭菜油烟味、人的体味等等污浊的空气。  
 
 
这种环境要求潜艇兵必须有极其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很容易形成焦躁、恐慌、忧郁的情绪,特别是在遭受晕船等身体反应之后,情绪会更加难以控制。在潜艇上,官兵们会通过一定的身体锻炼例如举哑铃、俯卧撑等排解,艇上也会定期组织一些讲笑话、猜谜语等娱乐活动,尽可能地让官兵放松思想。  
 
 
潜艇上的官兵,多以经验丰富的士官为主,年龄在25-45岁之间,多数都已结婚生子。在潜艇里,任务之外的事情,官兵是无法与外界联络的。所以在忍受工作环境带来的巨大考验之外,他们还需忍耐对于亲人的思念。  
 
 
这就要求潜艇官兵在工作中、尤其是长时间的远航任务中,能够放得下亲情、耐得住寂寞,在任务面前暂时抛开儿女情长,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战位中。  
 
 
当然,要让官兵完全割裂血缘亲情是不现实的。这需要部队在出航前和出航中做大量的工作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例如,对于官兵生病的父母、待产的妻子要安排人员照顾,还要成立"后方服务机构"随时应对家属可能面临的困难。  
 
 
与水面舰艇时常编队出征不同的是,潜艇常常要孤军奋战,任务的隐蔽性很强,面临的海情、敌情都相对复杂,经常要面临实战的考验,所以官兵必须具备极强的心理抗压能力。这一方面需要部队在战斗作风上抓好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官兵自己具有建立在较强军事素养上的高度自信,这样才能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泰然自若。  
 
 
需要注意的是,在潜艇这种密闭空间中,情绪具有非常快速的传染性和扩散性,一名官兵的恐慌、害怕情绪,很有可能迅速在全艇官兵蔓延。这就要求每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抗干扰能力,不仅不能受干扰,还要坚决阻断不良情绪的蔓延,潜艇毕竟是"百人一杆枪",每一个战位的失位,都将会对任务造成重要影响。  
 
 
又一次深海远航。某潜艇基地港口,一艘黑色的"钢铁巨鲸"悄然驶离码头,一头扎进万顷碧波,消失在茫茫大海。出航就是出征,下水就是战斗一潜艇兵必须成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近年来,该基地针对艇员工作的特殊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预防工作,成功突破横亘在官兵心理上的一个个"岛链"。官兵驾驭"钢铁巨鲸"驰骋深海大洋,出色完成多项重大任务。  
 
 
常态化心理训练,打造艇员处变不惊"勇敢的心"。"潜艇上'百人同操一杆枪',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我们练就艇员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勇敢的心"多次担任潜艇远航任务指挥的基地副政委张武兵介绍说。  
 
 
走进基地配套完善的心理训练室,记者看到有的潜艇兵正全神贯注地在游戏机前开展自我情绪调节,有的静卧在沙发上,头戴耳机听着音乐;心理行为训练场上,艇员们大汗淋漓,正在训练徒手攀岩、跨越断桥、信任背摔等拓展课目;模拟训练场里,官兵正沉着应对艇体大纵倾、破损进水、舱室起火等各种"突发事件"……  
 
 
不间断心理诊疗,确保艇员心理保持"适航状态"。主食消耗量、磕碰脑袋次数、睡眠情况……这些都是深海远航征途中的潜艇兵每天必须记录在案的数据。"随着远航时间的延长,这些数据是掌握艇员心理变化的'晴雨表、"艇员队军医田林川介绍说,"这些数据与人格测验、情绪测验、意志力测验等心理测试设备测得的数据有内在联系。"  
 
 
机器测得的指标数据只能反映心理状况"怎么样",而"为什么""怎么办"要靠大量深入细致的心理干预去完成。一次长时间远航任务中,患过肺炎的小王产生了旧病复发的担忧,总说自己胸闷。随艇军医给小王体检后认为是心理问题,于是指挥组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艇上心理服务骨干与他促膝谈心,10多天后,小王解开心结,重返工作岗位。  
 
 
每次出航,艇员队都为每名艇员准备内容丰富的心理服务资料包,供艇员休息时自我调适。征途中,他们组织幵展评选"大洋最美微笑"等文化活动,使艇员心理始终保持在"适航状态"。  
 
 
从新兵下连开始,他们就定期组织针对性心理测试,科学评估艇员心理状态、人格特征、情绪类型等,打造心理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他们与心理专家建立协作联系,为官兵开展行为训练、危机干预、咨询辅导等多项内容培训。  
 
 
经历一次次培训和磨炼,一批批潜艇兵完成破茧成蝶的成长,磨硕成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定海神针"。 
 
 
 
潜艇学兵正在进行通信课目训练 摄影:彭况 
--- END --- 
 
 
 
 
 
 
  
 
以下是部分留言: 
挡何及比2020-10-29 10:11:45 
千锤百练出精兵,当一个合格的潜艇兵真不容易。思想过关,技术过关,心理过关。致敬刚入伍,上艇的潜艇新战友,你们既是潜艇事业的继承者,叉是传承者。护海自有后来人,我辈应笑慰。 
 
離不開伱仙2020-10-29 09:58:58 
我原是老虎尾233的七八年轮机兵,如有老虎尾关于潜艇战士的生活的文学作品就更好!! 
 
大大的帆time42020-10-29 12:34:57 
房山军人事物局让我证明我们从事有害气体?? 
 
睡懒觉的猫Zz62020-10-29 14:01:05 
我们是89届五十六大队潜艇电工兵 
 
八区木流prince2020-10-29 12:20:37 
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描述的文章,谢谢作者,谢谢编者 
 
嫉妒牌炮弹都2020-10-31 14:47:21 
最紧张水下一级战斗部署! 
 
刺眼的情侣弑2020-10-30 22:22:01 
我在"03型"和"09型"潜艇上工作过,也在"四海校"工作过。我为我国潜艇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看到此类文章也感到亲切。 青春无悔,因为我曾经是一名潜艇兵。 
 
处票祖黄2020-10-30 19:41:19 
我是潜兵我骄傲! 
 
大爱卉用2020-10-30 13:07:05 
记得当年穿二八型潜水装具爬空管最要命[捂脸],双膝和双肘都是乌青,搞不好脑袋上会鼓个包,看到二十二支队六号码头倍感亲切。 
 
我爱索红伟希2020-10-30 07:17:26 
我阅读了百人操作一杆枪这篇文稿深有感触!我当潜艇电工兵六年,在虎门沙角当潜艇学兵八个半月,通过各种考核层层过关,毕业后被分配在32支队149潜,当天晚上电工军士长就带我们几位新兵进艇参观,从七舱到一舱走了一趟。刚上艇的第二天就跟艇出海训练了,从此我很快适应了海上水下生活了,什么晕船,高温,辛苦,寂寞都不在话下!没叫一声苦,不叫一声累,克服重重困难,去掉全身心的杂念,直到退伍的前一天还跟艇出海!把我的真正青春年化献给了祖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