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13|回复: 0

我是潜艇人 —— 新型潜艇的列装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4 0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战友好:

以下是新型潜艇列装纪实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曾在东海某支队工作,曾任270、278艇航海长,256、320艇副艇长。

在新型潜艇列装过程中走过困难重重的道路,付出成倍的努力和艰辛。

我们将这篇文章发给大家,展现新时代军人的不平凡事迹。

多少在舰桥上被风浪包围,多少次远航大洋,为我们潜艇兵点赞!

走在时代的前列 —— 新型潜艇的列装纪实

  某年初冬,东海,海天间一张潜舰机联合立体封锁网铺开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正在进行,只见一艘潜艇时而微速机动,时而静默悬停,让对手屡屡扑空……

  上演"金蝉脱壳"的新型潜艇,正是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31艇。列装几年来,331潜艇勇闯大洋,犁出了道道壮丽的航程:创下1年内2次实战化远航训练、水下高速发射战雷、水下大深度发射声诱饵对抗反潜鱼雷、单艇齐射同时命中两目标等8个潜艇史上第一,圆满完成重大演习演练任务30余项,受各类表彰18项,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单位"。

挖出最大潜力,缩短人装磨合周期

  "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坚决完成接装试航任务,确保如期形成战斗力!"2007年艇队组建大会上,艇长朱爱根立下的军令状。

 接着331潜艇的官兵如拧紧的发条,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坚信时间是挤出来的、潜力是挖出来的、本领是练出来的。为早日形成战斗力,他们争分夺秒的和时间赛跑。

  集美大学轮机专业的高材生、士官林慧聪为摸清燃油管路,猫着腰钻进狭小的空间。在狭小的空间里,单手难以用力拧螺帽,他便放下手电摸黑操作,打开、拧紧22颗螺帽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随后,他蜷缩着身体钻进燃油舱底,硬是把转移管路、通气管路等摸个遍,出来后成了臭气熏天、油污满身的"油人"。

  在接装期间正赶上三伏天,厂方提供的宿舍十几人一间,如"蒸笼"。夜间,无法入眠的艇员们就互相提问参数、原理,复习白天的学习内容。声呐技师唐蒙凯利用嘈杂的宿舍环境练习"听功",听自己的脉搏跳动、听战友的小声探讨,有时戴上耳机听录音机里的各种噪音。

几个月后,331潜艇第一次执行演习任务,数十种水上、水下目标都被他一一辨别,为指挥员提供了准确数据。这也是平时日积月累的成果的体现。

新装备,新形势,零经验,艇员们拿出考大学时期的冲刺精神,夜以继日和新装备的磨合,从以往的经验出发,补上最后一块"能力拼图",缺资料自己补,没有大纲自己编,没有教材自己写。硬是从不可能的便成了可能,艇长带领艇员画图纸、定题型学习新装备。2个月后,勤务规定、救护、防化、脱险等共同科目题库便从他们手里应运而生。现如今《某型潜艇操纵部署表》、《某型潜艇损管部署》等20多本共30多万字的教材和规章成为支队后续艇队的示范版本。

 2008年元旦前夕,331潜艇转战上海。从上艇第一天起,艇长就带领干部、技师,从艏舱到尾舱逐一摸管路,练技能。元旦那天,当全国人民沉浸在新年喜悦中,一场潜艇基本技能大考核却在黄浦江上演。

 精益求精练技艺,奋发图强终有为。331潜艇依托试验试航任务抓装备完好率、抓潜艇科目训练,艇队战斗力水平迅速跃升,提前4个月完成了新装备的试验试航任务,完成了基础科目训练全部内容。2008年底,艇队官兵顺利通过全训考核。

2009年初,331潜艇在某海域组织试航,航行中方向舵突然失灵。舵信技师王文生紧急检查后发现,操舵仪微机里的模拟放大板出现故障。更换备用板机器运作恢复正常。返航后,王文生认真研究线路板的原理和各类参数,试着在这块放大板上增设散热片,加装滤波二极管,经过数次试验,彻底解决了操舵仪模拟放大板在实际航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此类故障。

同样在这次试航中发现厕所污水管路和生活污水管路连接处被沉淀物堵住的问题。1991年出生的18岁的舰务兵马江,面对异味熏天的管路,毫不犹豫的直接用自己的手抠出肮脏的沉淀物,疏通管路。之后,年轻的他萌生了改装管路的念头,经过百余次试验,他设计了吹除装置。经实际测试,这一装置彻底治愈了沉淀物堵塞管路的令人头疼的顽疾。

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发生

"爱新装备、钻新装备、精新装备"成为潜艇官兵倡导的一种风尚。在潜艇上工作,必须精益求精,稍有闪失,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

331艇上有一条不成文的几条规定:潜艇出海归来,设备装置未保养好不离艇,系统阀件所处状态不符合要求不离艇,艇体未保养干净不离艇,安全检查不合格不离艇。

 8月的一天,电工分队长袁志鹏在例行检查时,突然发现集控室电枢断路器无法断开,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第二天331艇就要参加舰队联合演习。"如果故障不能排除,将直接影响次日出航计划!"

他赶忙叫来电工技师姜国辉,并立即向支队值班室报告。支队长马立新亲自"督战",姜国辉和袁志鹏联手攻关,连续工作9个小时顺利将故障排除。 

"新装备操纵要求万无一失,对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艇长朱爱根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面对高风险、高强度的潜艇工作,他们始终"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发生"作为标准,为潜艇的安全出航打开航行的绿灯。

仲夏的一天夜里,331潜艇如同一条巨鲸,巡弋在深海大洋,舱段兵蔡文哲在更次航行巡查时发现空调冷媒水泵故障,此时潜艇于正处于高温的黑潮带,舱室温度迅速上升,有些机械表面已达60度,部分机器发出异常噪音。舱室温度升高不仅让艇员备受煎熬,而且也会使装备可靠性降低。

来不及考虑太多,几名专业骨干迅速排查故障。但是在排除故障时发现该水泵螺帽和螺杆锈蚀,已粘为一体,无法用扳手拧开。而且空间极窄不方便工作,只见舱段技师杨建辉掰断钢锯条,跪在管路上,艰难地用力锯螺杆,时间1个小时又1个小时过去了,舱室温度越来越高,连一舱艇员都开始穿背心了,有的电器设备表面温度已达80度,异常噪声越发明显,其他仪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故障。

指挥员甚至已经考虑中止任务返航的预案。艇员们咬着牙轮流上阵坚持,经过10个小时的努力,最终将故障排除,舱室温度恢复正常。

2010年某月,331潜艇奉命参加某型鱼雷定型试验。试验前,导演部和科研院所明确要求,潜艇纵倾保持零度,航向差保持零度,潜艇稳定至少半小时以上。试验那天,正巧赶上寒潮过境,海况大于四级,试验海区暗流涌动。舵信技师王文生每半个小时就让舵信兵杨东往自己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利用试验间隙滴些眼药水,连续13个小时紧盯操舵仪,精心操作,操舵期间甚至没敢大幅度扭动躯体。试验圆满成功后,疲惫不堪的他被2名艇员搀扶着走下战位。

2011年冬,331潜艇在水下航行期间,浓盐水排除管路瞬间爆裂,海水喷涌而出,轮机技师李超凡第一时间冲上去,脱下作训服和棉裤,用身体和衣服控制进水点,并指挥轮机兵王洪涛迅速关闭相关阀门,然后,紧急排水,抢修破损管路。10分钟后,险情排除。他们两人全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赶来支援的艇员争相脱下衣服裹在他们身上。

这些点点滴滴已经过去了多年,往事一幕幕仍然在眼前清晰的闪现,我们都是普通人,从事这不普通的工作,站在拥挤的人群里,穿着普通的我们谁也分辨不出来你是谁?

但是那时那刻那站位上的我们,认真敬业一丝不苟,这便是潜艇人的职责所在。我们保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为此无上荣光!

这才是当代最可爱的人,虽然很渺小,如同历史长河一滴海水,但是众多的水滴汇入大海必将会力往狂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4 14:31 , Processed in 0.1329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