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7|回复: 0

太平洋上第一次留下中国潜艇的航迹 —陈叔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1 15: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注:
252潜艇远航太平洋距今已过去45周年了,十年前的四月五日,曾参加远航的战友们以及252艇服役的后人们,以激动的心情相聚在战斗生活的地方,一同回顾那段人生不平凡的岁月,为庆祝252潜艇战友纪念大洋远航35周年这次战友聚会,原潜艇学院院长陈叔韩将军将他写的回忆252远航文章转发到大榭战友之家,作为对252艇老舰员聚会的祝贺,他想念着35年前一同大洋远航的战友们。今年2021年是太平洋上第一次留下中国潜艇航迹的45周年,为纪念252大洋远航45周年,在此将当年海司大院杨赞援老人家转发陈叔韩老将军在《大榭岛战友之家》刊登过的文章及附注呈现给战友们,回顾、纪念我们这支潜艇部队不寻常的历程……


252艇张艇长在纪念远航太平洋35周年上的发言
杨赞援附注:近日和老领导陈叔韩(原潜院院长)通电话,他得知一批潜艇老战友要到大榭聚会,并庆祝252大洋远航35周年。他表示热烈祝贺战友们成功聚会;并让我把他写的回忆252远航文章发到大榭战友之家,作为对252艇老舰员聚会的祝贺,他想念着35年前一同大洋远航的战友们,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太平洋上第一次留下中国潜艇的航迹
作者:陈叔韩
夜暗中出航
深海中生活
狂涛中练武
大洋中巡航
我们是人民海军
公海航行任我闯
打碎铁链进大洋
时刻准备打豺狼
———摘自252潜艇《战斗快报》

1976年隆冬,我252潜艇首次突破岛链,进入西太平洋活动。这是潜艇第一次到大洋进行远航训练。作为海军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我很荣幸地随艇出航,为了组织好这次远航,海军,东海舰队,特别是随艇出海的指挥人员和全体艇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至今,有许多往事,令人难以忘却。


01
军委主席亲自批准潜艇远航计划,还是第一次

经历了“文,革”的非常时期以后,军队的工作,在叶帅主持下,很快经过整顿得到了恢复。潜艇部队的战备训练,也逐步走上正轨。完成潜艇训练大纲全部训练科目的潜艇,逐年增多,潜艇部队的远航训练也不断地多了起来。

这一年,在各个舰队上报的潜艇年度训练计划中,都安排了1-2艘潜艇进行远航训练。其中,东海舰队一项关于组织1艘潜艇突破岛链、进入西太平洋活动的计划,引起了海军机关有关业务部门的很大兴趣,海军作战和军训部门都积极赞同。因为潜艇本来就是能深入大洋在“敌后”作战的兵力。但是,多年以来,潜艇的训练都在离我基地不远的大陆架范围内活动。海军有人把潜艇的活动戏称为“白天在老虎头(指榆林的虎头岭),晚上在老虎尾(指旅顺的老虎尾),成天就离不开老虎身子打转转。”潜艇部队的同志,早就憋了一股劲,希望能早一天到太平洋上去闯一闯。有人说,大路朝天,还各人走半边哩!大洋姓“公”,我们泱泱海洋大国,不能整天只看着那些超级大国在大洋里摇来晃去,我们理应去得的。进大洋的第一步,迟早要迈出去,既然部队有这个积极性,我们就应当全力支持。

海军杨国宇参谋长、张序三副参谋长都是很有开拓精神的首长,当训练和作战部门向他们汇报潜艇到大洋训练计划的时候,首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海军周仁杰和高振家两位副司令员也对潜艇远航计划抓得很紧。近年来,潜艇部队的远航训练能够出现这样好的形势,与首长们积极的倡导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有了海军首长的明确态度,我们机关就必须贯彻首长的意图,把这件事尽快促成。这样,以海军名义组织潜艇出岛链的远航计划,就在上半年上报到了总部机关。在人民海军的历史上,这是舰艇第一次进入太平洋活动,万事总是开头难啊!

总参谋部机关接到海军的报告以后,非常重视,也非常谨慎。总部有关机关的领导把我们找去,详细听取了汇报,认真审查了计划,研究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为了慎重,他们还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研究了诸如潜艇万一发生意外情况,涉外问题的处理办法;我远洋航运对潜艇航行海区可能给予的支援;海洋调查船的佯动和支援等等。总部机关积极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促成潜艇的远航,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与总部机关保持着密切的专线联系。总部机关部门的领导同意了,总参谋长同意并上报了军委,……这一个个信息表明,这次远航将会变成现实。  为了使部队预先有所准备,9月,我们向东海舰队下达了预先号令。

12月里的某一天,我们接到到通报,潜艇的远航计划已经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帅批准并报军委主席华,国,锋同志,华,国,锋圈阅同意,并批示.“精心组织,精心指挥。”我们及时传达了军委主席的决心。军委主席亲自批准潜艇远航计划,这还是第一次。我们和部队的同志们—样,都受到很大鼓舞。海军首长专门主持召开了由有关机关和部门的同志参加的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工作组,到东海舰队和舰队机关一起,进行现场办公,帮助部队做好出航前的准备工作,并且检查出航情况。



02
按“长、远、复、独、苦”的要求,   认真地进行准备,做到万无一失

潜艇的远航,时间长,一般在1个月以上;离母港距离远,有的上千海里;敌情、海情比较复杂;对各种情况的处置,必须立足于独立自主;生活单调,环境艰苦。再加上我们又是第一次出岛链,潜艇过去还没有过出远门的经验。因此,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做好准备工作。

252潜艇的出航准备工作,是在支队领导下展开的。为加强对出海潜艇的领导,支队决定由许志明副支队长和苑炬成副政委率艇出海。对准备工作的具体领导,自然落在他们的肩上。他们知道这次远航不同于以往,是关系潜艇未来作战的大事,是在为潜艇部队做开拓性的工作。这副担子是不轻的,但必须要挑好它。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是一锤子买卖,必须要做好。

部队在接到上级的预先号令以后,准备工作正式展开。时间是紧张的,遇到的新问题太多了,需要解决的事情也太多了。

就拿航海图书资料来说,除了我近海常用的航海图书资料以外,有关岛链附近和太平洋海区的资料,不仅部队没有,就连海军航保部门的资料室里也很不全。这也难怪,海军舰艇部队以前还没有向大洋进军过,部队没有这个需要。如今,突然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很自然,保障工作是不可能马上到位的。后来,经过多方努力,通过交通航运部门总算弄到一些英文原版的资料。我记得,有一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过的英文版旧图,上面有太平洋表层流的资料,当时我们如获至宝。后来,我们在大洋上航行时,用它和实测的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上面海流的数据和实际的数据完全相反。

机械准备,也是至关重要的。上半年,这艘艇就进坞进行保养,艇只的状况是比较好的。当时十分担心的问题是,机械在海上出了故障怎么办?这可比不得在近海,那时可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为此,动员各方力量,跑遍全国22个省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想方设法筹措备品,总算按业务部门的要求,备齐了所需的备品。在临战训练中,还对有关艇员进行了焊、铆、钳工的专业训练。总之,宁可备而不用,而不能用而不备,准备工作是相当充分的。直到后来,我们才察觉到,准备工作做得周密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却做得过头了。比如,有的备品带了双份,同志们开玩笑地说:这叫备品的备品。而一些备品箱直到返航,根本就没有打开过。后来,有的艇远航,学习这条艇的经验,备品越带越多,不仅影响舱室的容貌,还挤占了本来就非常狭窄的空间,有的甚至到了影响潜艇浮力调整的程度,走向它积极意义的反面了。

指挥军官的战术准备,是在东海舰队参谋长苏军同志的领导下进行的,准备内容包括学习上级的指示和对敌斗争政策,研究敌情和海区水文、地理情况,熟悉航行计划等等。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图上推演,模拟海上的各种情况,研究处置的对策,一方面熟悉已经制定的各种预案,一方面充实和完善这些预案。在通过岛链的问题上,将其当做通过“敌反潜封锁区”一样对待,研究得尤其仔细。我们这次要通过的水道,在航行计划上已经明确,至于突破点的选择,是放在口子的中间,还是选在哪一侧?突破的时间,在白天还是晚上?潜艇的状态和采取什么速度等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权衡利弊,统一认识。后来在海上的实际证明,事前的这些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海上遇到到的各种情况,大多在推演时已经考虑到了。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啊!

后勤准备也很紧张。除武器、油料、军需等物资的准备和组织装载以外,对出海人员的身体检查,对军医进行的培训等,都在积极地进行着。

在各项准备工作当中,政治思想工作也在全面展开。在对出海人员思想政治情况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对出海人员进行了思想发动,并针对当时各种各样的不同想法,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保证出海人员轻装上阵。当时,部队的主要情绪是担心出事,担心出了事回不来。这也难怪,因为这毕竟是头一次出远门。

《西游记》中西行取真经的唐僧玄奘,不是经过一次次磨难才终成正果的么?我们是东游取真经的人,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经受各种风险。正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富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

在一切准备工作按计划完成以后,海军和舰队联合工作组对252潜艇以及担负战勤任务的支援、救援部队,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03
太平洋上画上了中国海军的铁拳头

1976年12月,接近过新年的时候,在东海某潜艇基地的码头上,却没有一点辞旧迎新的气氛,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多年来,部队形成了这样一种惯例,只要潜艇还没离开码头,就会有没完没了的事,上级首长的关心和嘱咐,机关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和帮助,后勤保障部门的上门服务等等。远航前,要说最忙乎的,就要数艇长张铿然和政委吕广发等几位艇的领导同志了,他们既操心又操劳,在准备时期是这样,后来在海上就更是这样了。就是在返航以后,他们还要忙着总结、汇报并做一些迅速恢复战斗力的工作。每一次和他们接触,都被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军政素质所感动。

1976年12月25日下午,252潜艇在海军、舰队首长以及工作组和支队领导机关同志的欢送下,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静悄悄地离开了码头。

天灰暗暗的。预报一次新的寒潮即将到达东海海区。海面风浪很大。我们出海的第一天,老天爷就很不客气地对这些东游赤子进行了首次考验。艇员们真像西班牙斗牛场上骑在牛背上的斗牛士一样,一个个精神抖擞,—手抓住固定物,一手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操作。强烈的颠簸,使一些同志晕船呕吐了。有一个新兵,控制不住肠胃的蠕动,在跑向脏物桶的通道上,像消防水龙头一样,将來不及消化的“胃里的营养品”喷得站在对面的一个同志一脸一身。而这位同志,并没有丝毫地在意,用手绢擦了一下脸,便立即扶着这大口呕吐的战友,轻轻地替他擦嘴、捶背,还倒來一杯水给他漱口。多感人的战友之情啊!可惜我没有带照相机,没能抢拍下这可贵的“一瞬间”。

今天是我们出航的第一天,也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生8 3周年的纪念日。最好的纪念,就是用我们圆满完成任务的实际行动,实现他建设强大海军的遗愿。天气太坏,风浪很大,艇左右摇摆达30 – 40度。除了少数同志,大多晕船呕吐,我也交了两口“公粮。看来,风浪大也有它的好处,海面虽不平静,但没有小渔船和渔网的顾虑,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晚上,没法入睡。在二舱睡在我上铺的军医,从床上掉到桌子上,又摔到左舷的下铺,把下铺的同志吓了一大跳。艇上的东西没有捆好的,东摇西晃,有的从左舷甩到了右舷,我用手和脚使劲地抓蹬着吊铺上的链子,免得被甩下来。这哪里是在睡觉,简直是在与风浪和摇摆进行搏斗!

          —摘自我的《远航随笔》


一天来,滔滔东海,波浪汹涌。但是为了实现毛主席建立强大海军的遗愿,全艇同志,战风斗浪,笑迎困难,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第一更的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面对小山般的涌浪,毫无惧色,坚守岗位,顽强毅力,可称可颂。水兵刘道红说,海上生活确实艰苦,晕船的滋味确实难受,但当想到我们是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如果有人要问:为何今天的斗志这样高?大家一定齐声回答:因为今天是毛主席的诞辰。

        —摘自252潜艇战斗快报


12月28日,在我艇航行接近岛链的过程中,支队苑副政委在海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动员,这是一次生动而实际的爱国主义的教育。苑副政委介绍了硫球群岛的情况,他说,硫球群岛曾经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把他让给了帝国主义,现在,帝国主义又拿它作跳板,来封锁我们。今天,我们要冲破封锁,到大洋上去练兵明天,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在敌人的老巢开辟新的海上战场。这铿锵有力的动员,进一步激发了艇员的练兵热情,更好地完成远航训练任务。

12月29日,我们艇抵近岛链的突破口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舱室内除了机器低沉的嗡鸣和偶尔的口令声以外,静悄悄地,听不到以往常有的艇员的笑语欢声。休更的同志,也没有一个睡觉的。大家都知道,从现在开始到进入太平洋,已经是我们远航最关键的阶段了。

这是极不平凡的1 9 7 6年的最后两天。大家不是在想着迎接新年,而是在关注着:  我们能不能安全、顺利地通过岛链。  关键是我们要保持好潜艇的隐蔽。随艇出海的支队和艇上的各级指挥员们都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艇员们都很兴奋,满有精神。我也一晚上翻来覆去没有睡着。艇悄悄地在水下航行,只要有一点动静我就会爬起来,到指挥舱去看看,没有事了,又回来躺下,我想了很多很多,世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252潜艇开辟了海军潜艇通向大洋的新航路,,这将对海军今后的建设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啊!为了节省电能,艇上一天来没有烧水做饭,也不使用空调,大家吃的是甜月饼,甜饼干和甜的水果罐头,加上咸菜。舱室闷热和潮湿。一级战斗部署已经持续几个小时了。其实,我从昨晚开始就没有离开过指挥舱。

            —摘自我的《远航随笔》


在1977年元旦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艇正好刚刚走出岛链,进到了大洋。全体同志无不欢欣鼓舞,各个舱室都沉浸在初战胜利的喜悦之中,元旦之夜,在一望无际、万丈深渊的大洋上,艇上为我们准备了一次很不寻常的会餐一一多开了几 听罐头,并为我们准备了一点黄米酒。晚餐后,还举办了大家互不见面的广播文娱晚会,你听,“辞去旧岁迎新年,太平洋中庆元旦,万丈海底练精兵,海军史上谱新篇。”多么豪迈的诗句啊。同志们开玩笑地说:有几个中国人,能享受我们这样的待遇,在龙宫里开迎新晚会呢,我们是头一回吧?此时此刻,祖国人民正在欢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新年;岸上指挥所的首长和值班的同志们正焦急地等待着我们“平安无事啊”的“鸡毛信”吧:远方的亲属,是否也在惦记着我们呢?

进入到大洋的头两天,洋面上是那样的平静。太平洋啊,你真让人捉摸不透,在风暴来临的时候,你是那样的凶狂,而在平静的时候,你又是那样的安祥。在水下深度40米的地方,我们有意把对空潜望镜升了起来,想看看海水的透明度。真没有想到,我们确实看到了舰首升降舵的摆动。晚上,当我艇通过到日本去的商船航线时,遇到了五、六十艘大的商船。

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表达全体同志的哀思,我们艇利用测天上浮的机会降下半旗,以表示纪念。随艇出海的支队声纳业务长姜克义同志,利用这难得的浮起机会,脱下穿在脚上的工作便鞋,把一块角铁夹在中间,并用细绳将它捆好,然后,请示值更军官允许他上舰桥。他说,我要把它沉到太平洋,留作永久的纪念,等到多少年以后,考古学家在太平洋底发现这个文物的时候,他们会说,中国海军的足迹早就到过太平洋了,这是自豪,这是风趣。他是我们中间的一个有心人。他也是我们这次出海中,非常荣幸被特批上舰桥看到大洋真面目的唯一的一个“无关人员”。


越往南走,越来越热,海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摄氏25度。在狭窄的舱室里,同志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尤其是四舱、五舱,温度经常在40多度。许多人顾不得“体面”,干脆穿个短裤头,赤膊上阵了。好多天来,艇上都在讲要节约用水的问题。几十口子人,每天食用、洗用都离不开淡水,而艇上携带的淡水是很有限的,艇上对生活用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每人每天两缸子水洗漱,主要保证“进口”的需要,这几天,我只好先不要“脸”了,但手还是要保持干净,饭前便后是要洗手的。军医为我们量了一下体重,我又掉了2公斤,同志们说我苗条多了。出海20多天一共掉了4公斤,平均每1 0天掉2公斤,我笑着说,我有70多公斤的老本,让它吃吧,反正够吃年把的。

1月13日,接到上级通报,美“中途岛”号航空母舰要经过我航行海区。我们都想看看这既是纸老虎又是真老虎的航空母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14日上午,战斗警报的铃声突然响了起来。声纳战位报告:发现目标。好啊,我们终于狭路相逢了。张艇长沉着地下着口令,指挥潜艇进行有利的战术机动。待我艇处于目标的正横弦角以后,他迅速用潜望镜对准目标照了相。我也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在潜望镜里看了一下这个“庞然大物”。艇支部利用这次大洋上的“遭遇”  给全体同志上了一次最现实的形势和战备教育课,太平洋并不太平啊!同志们说,看这些横行霸道的家伙能够猖狂到哪一天吧,今天我们下五洋,就是为了明天去捉鳖的。这次与“中途岛”号相遇,正好是我们航行的后期,也是人员容易疲劳,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的时候,“中途岛”号的出现,给我们送来了进行思想教育、激励士气的好教材。

再见吧,太平洋!我们航行的前面,离XX海峡不远了,过了这个海峡,就进到东海海区了。这个海峡的一边是美军的冲绳基地,一边是XX浅滩。这是我们远航的最后—个关键阶段,20多昼夜不见天日的水下航行,艇员的体力消耗是相当大的。但是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艇员的精神头,又焕发出来了。凌晨充完电以后,进行全舰通风。同志们风趣地说:让我们再多呼吸几口这太平洋新鲜的空气吧!等以后再来的时候,我们就是老相识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太平洋。当我们把XX岛灯塔的灯光甩在我艇后面的时候,大家又活跃起来。从心理上讲,:一进入东海,大家就好像放心了许多。毕竟离祖国的大陆已经不远了,这里的水深也不是几千米而是只有一、二百米了,  由于这里离我们自己的海军基地不远,大家心里踏实了许多。

1977年1月24日下午1时许,我们艇终于结束这次难忘的大洋航行,安全地靠上了码头。好一个热烈的欢迎场面啊!海军高振家副司令员和杨国宇参谋长来了,舰队马龙司令员和苏军参谋长来了,支队领导和机关、部队的同志在码头列队,敲锣打鼓,举着彩旗,打着标语来欢迎我们。如同打了胜仗的英雄部队凯旋归来,许多同志仿佛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支队会议室里,252潜艇张艇长和吕政委分别就远航的情况作了汇报。张艇长指着挂在墙上的航行图汇报说,这次,我艇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首次突破岛链,航行XXXX海里,历时30昼夜,我艇的航迹正好象一个拳头,这象征着我人民海军在太平洋上画下了一个准备向侵略者反击的铁拳头。是啊!首长们都高兴地笑了起来。看着这支水下战斗力量的成长,他们怎么能够不为之感到高兴呢?听完汇报以后,东海舰队苏军参谋长亲自带领工作组,留在支队,帮助部队总结经验。也许他们在筹划着,以后还要组织更多的潜艇,深入到大洋去活动吧。潜艇首次进入太平洋的经验总结就是承先启后的一笔财富了。看着252潜艇全体艇员的英雄风貌,看着首长们高度负责的工作姿态,我们想到:潜艇建设事业的每一个进步,无不凝聚着这些献身于这个事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心血。


2月24日,海军下达命令,给252潜艇荣记三等功。这不仅是252艇的光荣,是252艇所在支队的光荣,也是整个潜艇部队的光荣。从此,潜艇出岛链远航,就逐步多了起来。不久,东海舰队又组织潜艇进行了到达第二岛链的远航,进行了潜艇最大作战半径的试验等等...


我时常想起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潜艇部队不正是在不断地开辟着新的水下航程吗!


作者简介:
陈叔韩:男,汉族,1933年6月29日出生,2013年5月22日辞世,享年80岁。曾用名宽愈,湖北省安陆县人,生于武汉市。1949年7月入伍,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50年代初在旅顺苏联潜艇分队学习,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的组建工作。1959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潜艇部参谋,后历任科长、处长、潜艇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潜艇学院训练部部长。199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潜艇学院院长。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摘至百度搜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4 14:31 , Processed in 0.1003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