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侯增义  
 时光飞逝,沉淀心底半个多世纪的军旅潜水艇生涯,历历往事涌心头,幕幕对我纠缠不休,挥之不去。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使我深陷陶醉在甜蜜的回忆之中。 
 上世纪1966年临冬,广袤浩瀚的太平洋水下喧嚣早已散去。船过水无痕。但历史的记忆,仍清晰可见,历历在目。浅滩卧龙终得水,翻江倒海立乾坤。中华蛟龙闯龙宫,入大洋,宛若一头巨大的钢铁巨兽,游弋在神秘莫测的海底深渊。神似“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是新中国潜艇兵健儿驾驶着新一代33型攻击潜水艇,万里奔袭,剑锋直指美,日盘踞在太平洋岛链的固垒巢穴。他们是冠绝天下的中国軍人。代表着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早在1953年2月21日就将中华民族百年期盼和共产党人的壮志豪情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诏告世人!因为我国有着广大且漫长的184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而岛屿的海岸线长度也超过了14000公里。其累计海岸线总长度超过了32400公里。它横跨22个纬度地带。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因此,保卫我国领海主权和国土安全,必须有一支足够强大的人民海军,更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水下国防劲旅,潜水艇部队。形成强大的海防堡垒!中国这么一个大国,又有这么长的海岸线,就必须有“防”有防必须“强”当然需要突出人民海军建设,因为海军是震慑力量,能在关键时刻,关键节点,关键的时候,发挥关键的作用。海军是决战的力量,潜水艇集结在某个深海大洋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形成最大的战力。为国家竖起二次打击的威慑盾牌。能有效地遏制,敢于向我国呲牙,对我国进行战略胁迫和侵略的各国反动军事势力! 1954年6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潜水艇独立大队一来,潜艇部队的数量,吨位,战斗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但潜艇的战备训练,战备执勤和作战模式,仍然未突破近岸频海理念,像是推碾子拉磨总是走不出那个圈儿。潜艇的作战半径小,航程近,吨位小,水下耐受力差,致使自持力无法在水下较长时间的隐蔽待击。60年代初的几年里,我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力十分脆弱,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在此时,国际局势突变,我国内外环境极度艰难,压力山大。美,日帝国主义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搞事闹妖,东北亚局势骤变,动荡不安。残暴凶狠嗜血成性的老牌帝国主义强梁们,对我国海防虎视眈眈,貪婪垂延。露出了极度凶险咄咄逼人的罪恶獠牙。兵锋直指东北亚海域。肆无异惮到公开窥视我国近海海洋岛海域,踹门踏户,明目张胆的侵犯我国主权。这让我国海军特别是潜水艇部队压力激增。 伴随着我国镇国重器原子弹,氢弹,横空出世,直接加快促成了,人民海军潜水艇部队更新换装新一代,自主研制,自行建造的常规动力攻击型33潜水艇,列装部队的节奏和步伐。新型潜水艇性能先进,各项技术战术作战指标优越超前,满足和适应了,我潜艇部队的需求,走出去,中远海作战,拒敌于国门之外。极大满足了,潜艇战斗力标准,潜水艇能走的远,潜的深,在水下能呆得久,能在深海大洋中藏的住,打得准,关键时刻一剑封喉!对敌具备八方狼烟一剑平的强大威慑战力!按照最高当局指示精神“北方战事紧,新型潜水艇优先列装北海舰队潜水艇第二支队”。一改战区颓势。扭转了东北亚剑拔弩张凶险局势,初步呈现了可喜变数。从根本上逆转目前处境和战略态势指日可待!当局高层要求,严格科学的安排训练,发扬大比武精神,用之争朝夕的精神使新型潜水艇尽快形成战斗力,以应对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东北亚凶险局势! 上级领导机关已下达通知,1966年底前138潜水艇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突破岛链执行太平洋远航侦察任务和潜水艇水下极限深度大强度,动态测试验新一代主电机,各项指标的技术数据,获取最终实测技术参数。待上级命令已经下达,立即启航开赴太平洋指定海域!这段时间,全艇各个专业班,部门,各仑室战斗岗位,都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艇官兵群情激昂,为完成任务,可谓卯足了劲儿忠诚使命,不用扬鞭自奋蹄! 一艘潜水艇安装一款新型发动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调试,利用远航太平洋罕见水深,极限深度对动力主电机这个潜艇核心设备动态大强度测试验技术数据,获取最终实测技术参数,可称是空前绝后。实际用的是剑走偏锋,兵行险招的策略,无不是一盘好棋,也是一盘险棋。不管先天条件多么差,面对命悬一线的使命,对所有人发出了灵魂的拷问,潜水艇官兵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潜水艇官兵对如此场景,早已是司空见惯。潜艇官兵他们对党的忠诚,对使命的执着,是刻在骨子里的烙印。有潜艇官兵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悍不畏死的英雄气概,就能事半功倍,在这个世界上,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祖国,为人民负重前行!“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机电長,孫恭福,动力長,李祖彦,动力長徐志良,动力長蒋伯兴,电工军土長魏祥化同,责任单位潜水艇心脏核心设备六仑两台主电机和两台经航电机。电工班专业军士干部魏祥化同志。为了潜艇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不辞辛劳,再狭窄闷热的仑室,机器的缝隙,蜷缩着身躯,匐匐地爬进爬出,在电气设备的犄角旮旯钻来钻去,查看电气动力设备,记录数据,研究试验方案,验收标准,动态检测及安全措施。他们像普通水兵一样,钻仓底查仪表,爬上爬下忙个不停,经常工作到深夜。特别是机电长孫恭福年龄大,身材肥胖辛劳的叫人敬佩,他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条件极限深度主电机大强度,测试是潜艇历史上的第一次空前绝后。一点都疏忽不得,疏忽的结果可能是可怕的灾难和悲剧。因为我们输不起。他们用忠诚的灵魂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精湛的技术来自科学的功底和多年的刻苦钻研,电工军士长魏祥华同志,把本专业技术练就掌握到极致,技惊四座,实践经验练就了,听声音就能辨别电气设备的故障的过硬本领,闭着眼睛常趴在电动机上静耳测听,潜艇上的所有电器设备,如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池系统,都烂于胸,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可用八个字形容,“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对这次任务信心十足,他的态度他的言行对上下都有晴雨表的作用,因此,大家心里也有了完成使命的底数。 1966年12月14日上午,旅顺基地司令员马忠全及有关人员在潜艇支队长刘自思,副支队长张继業,侯天松等人陪同下来到水兵大宿舍。当年老虎尾水兵楼都是苏联红海军建筑使用过得营房,能睡百十号人,除四位艇首長住一间办公兼宿舍外,全艇官兵都住在一个大房间,中间还有一副乒乓球台子,很宽敞。旅顺基地首长就是在这里宣布了我艇远航太平洋的出征命令!基地首长和支队首长分别做了出征远航太平洋战前动员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