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0|回复: 0

三轮车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9 11: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战友好!
还记得当年三轮车的故事吗?西沪港有一个著名的山口,叫黑风口。那时候,营区的公路全是沙石路,坑洼不平。黑风口也成了三轮车出事故的高发路段。
  我们当兵的时候,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西沪港的条件还比较艰苦,一个潜艇部队的汽车排才有几辆北京牌吉普车 ,几辆解放牌卡车,基层单位,配备一、两辆自行车,作为单位主要领导开会办事的交通工具。



80.jpg


  人力三轮车就成了部队食堂采购食品、物资的主要运输工具,有时候战友探家、家属来队,也用三轮车接送。许多干部转业,也是用三轮车送到七号码头,然后乘交通艇离开西沪港的。



80.jpg


  西沪港有一个著名的山口,叫黑风口,从三角地过来,目测黑风口的高度至少有六、七十米高。那时候,营区的公路全是沙石路,坑洼不平。黑风口也成了三轮车出事故的高发路段。



80.jpg


  据1973年入伍的老战友宋元家回忆:我与骆小宁(后来曾任副支队长)相识于1974年,当时他是113潜艇副艇长。 一天,骆小宁与一、四部门的小刘一起去军人服务社拉西瓜。由于刹车突然失灵,致使三轮车翻扣在坡下,坐在车上的骆小宁被甩出几米远,嘴唇破了,舌头也裂了,满脸都是血。他不顾自己的伤痛,立即站起来挥手招呼路人快来抢救小刘。当得知小刘被摔掉一只耳朵时,他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80.jpg


  在黄尚河战友(后来担任过军人俱乐部主任)还是新兵的那一年的夏天,他和另一位战士骑着装满了食品罐头的三轮车,要把罐头送到潜艇上去,当他们吃力的把三轮车推上黑风口后,已经出了一身汗,要下坡了,就骑在三轮车上,一路滑下黑风口,在拐弯的地方,三轮车失控翻车了,黄尚河飞了出去,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顿时他半个身子到处都是擦伤,衣服也摔破了,罐头也滚得遍地都是。



80.jpg


  此时正好王支队长和一位科长路过,见此情景,那位科长就吼了起来:“你是那个艇的,怎么这么骑车,还要不要命了,看把罐头摔得满地都是,你们是怎么搞得。”黄尚和爬了起来,看见了支队长,不知道如何是好,呆呆地站立着,胳膊上的血和着沙子往下流。


  王支队长也赶了过来,帮他拍掉了身上的沙土。用手指着他的伤口关心的说:“小黄,摔坏了没有,以后要当心,这个坡太陡,以后下坡要推,不要再骑了,你看多危险,差点出大事,赶紧到卫生所去看看,包扎一下伤口”。



80.jpg


  黄尚和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深情地说:“支队长竟能认识我这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让我感到很吃惊。对我骑三轮车翻车的这件事,没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关心我,让我很受感动。”



80.jpg


  1976年入伍的北京战友刘力回忆,我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食堂科潜灶当炊事员。


  我每天要骑三轮车到军供站拉菜,买肉。到豆腐房拉豆腐,去冷库拉鱼。除了拉菜,是军供站提前分好,不用排队外,其它的地方都要排队,西沪港部队那么多食堂,一个一个来,要等很长时间。东西买不回去,伙房里的人就没法干活。此外,每个月还要拉一次粮,拉一次煤。所以必须会骑三轮车。


  部队驻地是丘陵地区,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中间还要翻一个山谷,大家叫它黑风口。当到顶时,要溜坡,速度非常快,借溜坡的惯性,冲上第二个坡,就到了军供站。难度很大,骑三轮车和骑自行车是不一样的。会骑自行车的,不一定会骑三轮车。没办法,我只有从头学起。


  我很快掌握了骑三轮车的技术,敢于从高高的黑风口,飞快的溜到坡下,又省时,又省力,风驰电掣的感觉,很爽啊。但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一次我骑三轮车,带两个战士去军供站拉菜,溜坡到山底速度最快时,把一个坐在车上的战友,给颠了下去,造成右臂骨折,当时就住院了。这位战友姓鲁,山东人,是265艇帮厨的。我至今还觉得对不起这位战友。



80.jpg


  由于西沪港都是沙石路,对三轮车车胎损伤较大,经常要补胎。自己也学着补。不是粘不上,就是粘上没两天,就又漏气了。后来向管理员王振华请教,他告诉我:要在旧胎上锉好后再剪下来,你先剪下来再锉,面积小,不好锉,事倍工半,锉时候不能光锉四边,整个面积要都锉到,胶水涂上后,不能马上粘,要晾到半干不干时再粘住才行。就这样,我学会了补胎。



80.jpg


  我们灶上有一个新兵小李,骑三轮车去军供站拉菜,从黑风口往下溜坡时,车速过快,把刘副支队长的家属给撞了。住院观察两天后,万幸没什么大碍。食堂科协理员先是把我训了一顿,然后亲自带着我和小李到首长家道歉。把小李吓得够呛,一个劲的哭。科里说要给他一个处分。刘副支队长听到后,对科里领导说:“孩子还小,吸取教训就行了,别给他处分了”。于是,小李写了份检查,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80.jpg


  西沪港的黑风口后来经过工程改造,降低了高度,砂石路铺上了柏油。特别是随着部队现代化的建设。使用三轮车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历史,早已成为了过去。



80.jpg


  但在西沪港老战友聚会的时侯,还常常会回忆起这一段历史。聊起了西沪港,聊起了西沪港的黑风口,聊起了当年那些食堂的战友们,骑着三轮车奔波忙碌的身影。就又想起了那些在三轮车事故中受伤和致残的战友们,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好吗?……


  注:这篇文章是根据西沪港宋元家、刘力等老战友的回忆编辑而成。


  《三轮车的故事》发表后,引起了许多西沪港老战友的共鸣,纷纷留言。现将部分战友的留言编辑出来,作为文章的补充和后叙。更多的留下战友们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和怀念。


  陆志民:在西沪港骑三轮车,我是无师自通,1973 年,我在教导队当三分队队长 ,教室里的窗户要用旧凉席来挡,而旧凉席必须到综合仓库去拿,周立本队长派我去拿,问我会不会骑三轮车,我说慌会,于是向灶上借了三轮车出发了,刚开始没掌握要领,骑得弯弯扭扭,后来慢慢地掌握了,顺利到达综合仓库,拉了十多条凉席返回。当从黑风口往下走时,我拉住刹车,慢慢往下放,车子很稳地来到了教导队!当周队长知道我以前从没骑过三轮车时,感到很后怕,我反而安慰他说,现在不是会了吗?后来经常骑三轮车去买米买粮!我骑三轮车的体会是要胆大心细。



80.jpg


  黄火林:说起三轮车和自行车确实不一样,我是先会骑三轮车的。三轮车有个特点很重要,就是下坡时要控制好车速,特别是下坡转弯,稍有不注意,就会翻车。关健还是要控制好速度,要慢要稳,所以三轮车我没有摔过。而自行车摔过好几次,把衣服也摔破了。记得在部队时,我碰到过在潜灶一个做饭的山东兵,他也是骑着三轮车,从黑风口下坡,车速太快,连人带车撞到了宿舍楼墙上的窗户,玻璃碎了,他的手臂戳进到窗户里面,流了不少血,手也骨折了。在四一二医院住院。我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真是条硬汉子。


  谢子峰:三轮车和自行车,当年我们在俱乐部用的很多。特别是用三轮车拉放映机,从大礼堂出来下坡,然后到军需科那个地方下坡,放完电影回来,又要上两个坡。三轮车内、外胎经常坏,补胎还挺麻烦,挺累的。骑自行车跑片子,来回都要爬黑风口,有时候,一个人带三箱影片推不上去,路过的战友就帮忙推上去,真是好样的。


  任建民:说起部队里的三轮车,我想起了在老司令部旁边的山坡上,曾经有一个七八年的兵,脸黑黑的,名字记不得了,骑三轮车翻倒了,结果把一个肾摔坏了,后来切除掉了。我们汽车排拉菜回来的炊事员,到了坡下就高喊:“推车了!”我也是经常下去推三轮车。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王宝明:西沪港的三轮车,太熟悉了,也太难忘了。在基地机关食堂工作期间,几乎天天都要骑着三轮车,去潜灶拉回泔水来喂猪。还练会了用两个轮子骑三轮车的“技术”。


  蒋庆海:《三轮车的故事》,读来感到特别亲切,各个场景似历历在目。特别是“黑风口”,真是锻炼人,风大时,单人行走都很困难,让人记忆犹新。愿我们的第二故乡越来越美好。


  卢安京:还有一个关于三轮车的故事,是戴先锋科长在机电科大会小会上不断提到过的,有一年,修理连拉一头猪去军供站去杀猪,路过黑风口下坡时速度过快,眼看就要翻车,蹬三轮车的战士急忙跳车躲过一劫,但猪就惨了,连车带猪被摔到路边的坡下,猪被生生摔死了,结果修理连吃了一次未放血的猪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03:41 , Processed in 0.0800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