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学贵 于 2015-5-21 11:00 编辑
感谢诸位战友对我拜读吕明朋 毕拥军合作所写 《军魂》长篇文章感想的回应的回应。 从42支队脱胎于22支队,我基本上赞成西沪与大榭一相承的的观点。但是,西沪港在大榭的基础上有发展、有前进、有提高,西沪港的战友们,在正确指导思想即西沪港精神指引下,上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很抓军事训练,在短短几年内,摔掉了林彪突出政治的羁袢,挤身于先进部队的行列,所以,正如吕明朋,毕拥军两战友,在西沪港“军魂”一文中陈述的,我西沪港先后走出24名高素质的高级指挥官,涌现出一大批立功受奖的优秀官兵。许多转业、复员干战,到地方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虚心向地方干部和向人民群众学习,很快熟悉本职业务,做出可喜的贡献,被评为先进分子,受到党和政府的奖励。这是我西沪港的骄傲。所以我赞成兴德,庆祥、发军等战友说西沪港精神值得继承发扬光大。 文革前,我军有好端端的,高水平的军事院校一百多所,几十年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提供千千万万,高水平的指挥员和技术兵,文革中均被林彪一伙死党解散所有的院校,造成我军技术兵种青黄不及,全军军官和技术兵种没有了来源,部队战术、技术和指挥技能大大下降。为了抢救我进建设。才出现雪地古松等同志去办教导队,以解决后继有人的问题。这些去办学的战友,为我支队培养出了德才兼优的指挥官和技术兵,你们辛苦了。在此向你们致敬! 雪地古松以一个积极参者以西沪港建设者的身份,讲述许多部队艰苦历程,充分证实了“军魂”作者文章的正确性。同时,介绍了 “1989年和2005年我受邀请去西沪港,完全变了样,给我的感觉:花园式的军港,城市化的住房。随着象山港大桥通车,西沪港到宁波的时间。路程大大的缩短,给部队带来极大的方便。”可见后继的官兵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有进步深感欢慰,并祝后继者一路走好。 石学贵2013年3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