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吕明朋 于 2014-9-26 10:06 编辑  
 
                                           269潜艇老战友回支队怀旧之旅 6月10号 晴     接到战友王国权的短信,说是经与支队联系,同意我们14日周六,269潜艇在沪战友回到西沪港开展怀旧之旅,我顿时精神一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离开西沪港整整30年了,一直没有去自己的老部队看看,现在有这个机会去看看,那当然是很开心的。     自从有了美钻公司的战友建立西沪港战友网以来,通过网络把全国各地的西沪港战友,用网络像是把散落的珍珠给串起来了,战友之间的活动煞是热闹。现在支队战友由当初相见的激动,转化到常态的欢聚,战友之间也以艇或是自己的陆勤为单位,搞一些战友聚会。269潜艇的老战友也在毕拥军、邵三林等几位积极分子的组织下,经常开展各项活动,把在沪的269艇老战友的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例如老艇长曾繁俊和郭本茂、吕发文、范立新等一些战友到上海,就组织269艇在沪战友拉起了欢迎横幅,邀请到原支队领导王继英夫妇、顾文根夫妇、刘际潘夫妇,热热闹闹的一起聚会,端起酒杯山呼海叫,又回到了那如火如荼的战斗年月。268艇的活动也很活跃。反观我原来的267艇,就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活动,上海籍的战友也少,联系也很少,只和徐玉龙在战友联谊会见过面,刘为民、陈金山、陈洪钱、周卫、王新民等267艇战友已经多年没见了。 6月14日 晴     早上提起背包, 坐地铁8点半赶到上海铁路大厦,很多战友和战友家属已经等在了大堂,大家都为这次的怀旧之旅高兴不已,回去想看的集中点就是:码头上的潜艇,曾经住过的老营房,老基地的新面貌,很多家属希望看看以前的招待所,当年唐友明家属和曾魁福家属住的是相连的两个房间。张本银还希望在269艇山上自己参加建成的篮球场打打篮球。     九点整,沪铁金龙大巴准时离开大厦,踏上了筹划多年的怀旧之旅,活动组织者毕拥军详细介绍了活动的内容:中午丹城吃饭,下午去部队走走看看,参观军史馆,部队宣传科负责接待并组织我们的活动,晚上回丹城住宿,第二天上午到舟山基地驱逐舰支队,由张副舰长接待我们看看新型护卫舰。然后返航回沪。     12点到丹城,现在的丹城建设的很好,比当年的宁波都漂亮,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丹城以前只有一条街,没一条像样的马路的印象。在这里和先期到达的楼乃信全家,金德丰夫妻会合,吃完午饭就赶往西湖港。一路上都是高速公路,墙头,下沙等熟悉的地名把我们带回到当年的回忆,破旧的小渔村现在都住进了别墅般的房子,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陈旧的医院改建成四层医疗大楼了,破旧的老招待所仍是面对大海屹立在山上,似乎讲述着老兵家属当年的艰苦探亲生活,那时的招待所,部队家属来队我们去探望的时候,都忘不了带三大宝,罐头、猪肉和柴油,罐头方便好带,家属可以带回家和亲友分享,猪肉是配给制,少的可怜,我们去包饺子自己带块肉,吃着饺子喝着酒,交流了感情还不影响人家来队家属的生活。那柴油是没办法了,部队的煤油贵不说,还凭票难买,只好用柴油了,那煤油炉加柴油难烧不说,还冒黑烟,很难闻,可真让那些家属吃了不少苦头,曾魁福的家属上海来西沪港探亲,因为刚开始不会用煤油炉,点火的时候把自己的眉毛头发都烧掉了,烧次饭一脸的黑烟,至今她还记忆犹新。     总算到原来老俱乐部的旧址,现在的部队封闭管理大门口有站岗的了,支队宣传科的张旭峰科长已经早早就等在了大门口,陪我们先到了军史馆,新建的军史馆很气派,几个馆分别介绍了72年12月26日成立的42支队的成长史,宣传科的同志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42支队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老兵们似乎对70年代老旧的照片和事件感兴趣,寻找着自己记忆中的过去,在271艇远航的专题展中,我看到了我的远航笔记本,这本笔记本记录了我参加271艇77年远航前后的点点滴滴,详细记录了和某国驱逐舰和直升飞机反潜与抗反潜激烈搏斗的场面和路线图,对笔记本我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如今它静静的躺在了陈列柜里,向参观者诉说着什么,看着笔记本,我眼睛湿润了,这是我一生中经历最丰富最艰险难忘的一段经历,征得同意,我拍下了照片。军史馆有很多照片是当时支队宣传科的毕拥军拍的,看着自己拍的照片放在陈列室,他也是感慨万千,特地站在自己拍的照片前留了影。看到周总理视察126潜艇的照片,63年入伍的的老俱乐部主任韩乃华激动地说,他当时也在艇上,可惜因为构图的需要,把他的影像给裁掉了,他也在这张老照片前留了影。我们还看到了美钻公司老总黄河在俱乐部礼堂参加演出的一张照片,谢谢他建立了西沪港战友网。     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军史馆,坐大巴围绕西沪港转转,看到停靠在码头上的潜艇,和我们的33艇比,现在的潜艇个个都是土肥圆,黑不溜秋的一副憨态,但是在我们威武的潜艇兵操纵下,只要出了港口到了大海,那就是一把直刺敌人心脏的钢刀,叫敌人有来无回。说起潜艇,想到有这么个比喻,说是有家财主,家里有很多细软和裘皮衣服,有一天家里进来了一只耗子(老鼠),这位老财主就担心耗子把他家里的什么宝贝咬坏了,搞得寝食不宁,最后得了一场大病,直到耗子离开了,他才睡个安稳觉。和平时期潜艇也起这个作用,当那个国家发现自己领海有条潜艇,那想法也和这个老财主一样搞得神经兮兮。看到老的码头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回忆,那长长的引桥是我们夏天乘凉的地方,码头更小木房没有了,都盖上了值更小房间,水兵楼还在老地方,我记得当时的水兵楼一楼进门右拐就是258艇,我们267艇住四楼,每次下楼来经常到258艇机电长蒋富裕那里坐坐,他是我海工的同学。再往前走就是我们269艇的饭堂,当时洗澡的井不在了,上坡见到了我们113艇和114艇曾经的宿舍楼,经过装修比以前漂亮了,门前下楼的楼梯还是老样子,宿舍前的蓄水池和洗澡房拆掉了。想当初我们113艇69年底最早来到西沪港的时候,我就住在这幢楼上,那时的几个山洞在被服,到处都是打炮声,323工程兵部队经常和我们打篮球,后来成立支队后113艇就正式入编42支队,一直住在这幢宿舍楼上。几十年过去了,这幢基地最老的建筑还在为基地服务,听说好像成了仓库。黑风口也不像以前那么陡了,记得以前黑风口坡度很大,经常有买菜和送备件的三轮车在这里翻车。113艇的航海长和大连籍声呐兵就是因为骑着装满东西的三轮车,从黑风口上冲了下来,车速过快导致翻车了,声呐兵受了很重的伤。     当我们来到当年的269艇宿舍楼时,地点没变,但是已经由原来的两层楼翻造成了四层楼,这不免让这些怀旧的老兵有点失望。听原来武汉大学的王大远战友说,他95年来浙江招生,回部队看了看,269宿舍借给人家养鸡了,搞得臭气熏天。那口井还在,被围在了小路外面,楼后面那两个导引山水的洞也还在,以前缺水,我们喝的水就是从这两个洞留下来的点点溪水,用电茶壶烧开后泡茶喝,那茶水真好喝。而且这里的水洗白毛巾,是越洗越白,抹上肥皂再怎么洗,也总有种滑溜溜的感觉,这水真养人。尽管已经不是原来的楼了,老兵们还是在这里和家属留影,特别是很多家属,他们被接到部队的第一站,就是到艇上,和班里的同志聊聊天,带点土特产给战友们吃,然后艇上联系招待所,再把房间号给来队家属的部队干部,家属在艇上吃了饭,由班里的几位战士一起送到招待所,所以她们对艇宿舍是记得很清楚的,也是很有感情的地方。     经过黑风口,看到113艇食堂还在,但是重建装修的漂亮了。271艇的宿舍可是一点都没变,还是老样子,可惜一晃而过,没有及时拍下照片。变化最大的就是三角地了,以前的水稻田现在成了足球场和篮球场了,塑胶跑道很漂亮,看着那些年轻水兵在球场上打篮球踢足球,真是非常的羡慕,恨自己生不逢时,想当初开山放炮建个篮球场,那要费多大的力气,球还经常被打到山下去,去找球和捡球可是件费体力的困难事。     支队的变化太大了,我们这些老兵看了都是赞叹不已,历届的支队领导不断的努力,把我们支队建设得部队驻地像花园,潜艇像钢刀,能打必胜,能战会赢。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去年到大榭22支队时,徐参谋长讲的一句话: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果部队如果还没有很大的变化,那我们拿什么来保卫钓鱼岛,保卫祖国。    恋恋不舍得离开了部队,驱车前往丹城,晚饭到高老庄饭店,一进门就看到门上面高高悬起的猪八戒木雕,惹得大家喜庆不已。餐厅绿树成荫,环境很独特,晚饭很丰盛,战友叶祝青带来的五粮液,大家尽兴享受,去部队的心满意足又转变成了酒足饭饱,在潜艇兵特有的山呼海叫中结束了晚宴。然后再去歌厅KTV一展歌喉,难能可贵的是,大家都抢着唱歌,夫妻对唱,战友对唱,在唱“军港之夜”时,竟然来了个大合唱,情绪高涨,激情难忘。大家难得的聚在一起,如此的放松,欢快的聚会。 6月15日 晴     吃完早餐,开始往舟山挺进,到舟山基地驱逐舰码头去看看,舟山建设的很好,经过了壮观的跨海大桥,来到了舟山市,我国最新型的驱逐舰的张小忠副舰长介绍说,舟山市既是海军重港,又是我国最大的渔港和重要的旅游城市,最近中央下拨大批资金,要重建舟山市,现在舟山的房价已达到1万到两万一平米,很多周围岛上的渔民靠渔业发财了,都希望在舟山买套房子,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想想也是,有了钱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开心一点。大巴开进了驱逐舰码头,眼开着自己国家的最新型驱逐舰威武的身影,不由得也是很舒心,海军司令吴胜利来自这个部队,这个部队还出现了100多位将军,可谓是将军诞生的摇篮。在基地码头很多战友竟然意外看到了我们269潜艇78年参加舟山大比武时,停靠过的码头,虽然被新码头挤在了里面,大家还是兴奋了一阵,想当年参加舟山基地大比武,我们这些老兵还都参加过,深有自豪感。     中午在舟山丰德轩餐厅用餐,菜肴很丰富,很有地方特点,张小忠副舰长给我们补充了很多和我们潜艇不一样的水面舰艇知识,长了见识,海军大发展,我们以前学到的那点知识不够用了,现在的海军军官真是多面手,什么知识都需要掌握,才能适应目前的海军大发展。不禁对眼前这位温文尔雅,高校毕业知识面广的的年轻张副舰长产生敬意,中国的海军就应该有这样的优秀干部来发展。用餐期间也出现了很多的欢快笑料,邵三林在看到楼乃信夫人用调羹遮住一只眼,叫楼乃信拍照,此照美其名曰眼开眼闭,或说是一半清醒一半糊涂时,他也跑到邻桌他夫人梁小莉面前,也用调羹遮住一只眼,叫他夫人拍张照片,被他夫人一阵数落,吓得他落荒而逃,赶紧又回到我们这一桌上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玉佛寺的秘书长韩乃华送给了邵三林八个字“闻妻箴言,永世不忘”,叫他牢记这八个字,绝对听老婆的话,以后见次面就要背一次,背不出来就要挨板子,真是欢喜冤家,祝福这对好夫妻。午餐结束,和楼乃信一家和张小忠副舰长道别,坐上了大巴,返航。     晚上陈胜军做东,请战友们在海陆坊喝酒,大家对这次活动非常满意,感谢部队对老兵的接待,感谢组织者有效地组织和细心的安排,并希望今后能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毕拥军提了两点希望:一是争取明年去青岛,有机会去看看航空母舰,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并期待着明年的活动。二是准备做一批269潜艇模型,留待大家经常想起年轻时还有这么一段保家卫国的经历。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最后,毕拥军感谢大家的配合,圆满完成了这一次怀旧之旅。他同时代表全体参加怀旧之旅的战友特别感谢楼乃信一家、叶祝青一家和陈胜军,他们为这次战友的活动也提供了大力支持。曾魁福担当财务总管,虽然战友们AA制,但在最后的财务结算时有所超支,他把超支部分用自己的钱填上了。战友情是无法用金钱和语言来表达的,浓浓的感情串起了永恒的战友情。             亲吻祖国  祝福祖国  祝福老部队越来越好  挺进深蓝 
郭本茂战友建议:是否上海战友组团到唐山,和唐山战友大聚会。费用AA制 
 
1978年10月22日海军东海舰队潜艇大比武269潜艇花名册: 曾凡俊、王克清、刘国民、刘继根、吕明朋(267艇机电长临时借调269艇)、陈孝先、曾魁福、孙国培、吕耀、杨鹏文、李瑞安、郭本茂、陈雪林、孙开丰、薛学干、方焕孔、杜世忠、王菊跃、徐潜、沈士达、陈德献、胡启红、焦凤生、狄广志、余学铭、王会迁、唐国海、江峰、李光辉、吴建新、钱金生、于庆玺、王大远、周德平、范立新、黄帮源、李连恒、吴学民、王燕彬、李和功、高世强、周玉双、张树良、毕拥军、吴世和、乔庭山、楼乃信、陆文忠、高宝来、李国安、高洪发、姜在宾、叶祝青、曹智勤、张玉来、陈宗祥  
战友合影花名册:(第三张照片) 
左起:楼乃信、吕耀、石国华、唐友明、张本银、韩乃华、陈胜军、王大远、吕明朋、毕拥军、叶祝青、宗志强、高洪发、张玉来、曾魁福、孙国培、金德丰、吴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