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旅顺老虎尾潜艇学习队的学习和生活片段
张国贤
一九五一年三月份,我在青岛三海校学习,领导通知调我去北京海军报到,走得匆忙,为了保密其间未及时交代。一同前去的同志共有20余人,到北京后听从上级统一安排,住在前门大街粮食胡同一家海军包的“玉升店旅店”,吃饭安排在“万年居饭店”。
人员到齐后领导把我们编为四个队,后改为四个艇,我在第三艇任鱼雷军士长。而后,集体去北京海军总医院检查身体。同时,苏联专家认真地审察了每人档案,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回原单位。当时我们的艇长叫袁家成,25岁,不仅军事素质好,还会开汽车(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本事),而且吹拉弹唱多才多艺,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就因为是袁世凯的第六代子孙,而被淘汰,大家无不为他感到惋惜。
然后,领导才告诉大家:“我们去旅顺苏联海军学习潜水艇。”大家听后高兴得欢呼起来。海军副政委刘道生专门给大家作了动员:“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要提前过社会主义生活,到那里去好好学习技术,还要吃西餐......。离开北京前,为鼓励大家完成好学习任务,海军首长决定给每人发20万元(相当于六十年代20元)作为临时津贴。
四月下旬,我们由北京乘火车到大连,再由大连海校汽车送到旅顺苏军潜艇部队住地。下车后,由苏联水兵给大家一一理发,不管干部还是战士一律理光头。然后,集体去澡堂洗澡,每人发一些粘稠液,说是消毒用的。
洗完澡后统一发放苏联服装,换装后我们到码头集合,乘交通艇来到老虎尾。走进营房一看,干部与战士同睡钢丝床,只不过,干部垫的布套毛垫子,战士垫的是布套草垫子而已。床上有一条棉毯,两条床单铺盖各一条,我用手捏了一下枕头,里面全是絮草。天冷的时候寝室里有暖气,所以睡觉的时候不会感到太冷。
晚饭的时间,我们来到食堂,每人一片白面包,黑面包随便吃,还有一碗汤和一勺菜。食堂很大很宽阔,可以容纳四百余人同时就餐,这食堂还同时兼做电影放映厅。饭后大家散去休息了,留下六个人还在厨房帮厨,很晚才回来。第二天早饭,我们吃了白面包、一块奶油、一块方糖和一杯红茶水,中餐和晚饭依旧,只是多加了一杯煮熟的罐头水果水。这样的伙食持续了一年多,大家很不习惯,并反映到了海军机关,不久,海军副司令王宏坤来学习队视察,他在我们正在吃中饭的时候来到了食堂,和大家做短暂的交流后便随手拿起了黑面包,吃了一口后说:“是有点酸”。此后,经过海军首长和苏方交涉,把我们吃的黑面包完全换成了白面包。
接着,我们开始集体进行四大条令即:内务、列队、纪律、舰艇的学习。并按苏军要求进行队列训练,然后进行专业对口学习。因为,我曾在三海校学的45-36鱼雷,与潜艇53-38鱼雷结构颇为相似,领导指定我担任鱼雷教学班的小教员,同时学习鱼雷发射管。每天晚上,我则通过翻译向苏联军官学习,第二天再给大家讲课,遇到不懂的问题我总会虚心地向苏联军官请教,直到全部弄懂为止。当然我们除了学专业之外,还学共同科目,俄语等十多门课程。
通过三年的艰辛努力,我们鱼雷班20余名学员们顺利地通过国家考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我因为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表现突出,三次被学习队评为了“学习模范”,并获得了物质奖励。而针对学习队出现的某些问题,为了搞好和苏联官兵的关系,海军党委很快给予批示:和苏联官兵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只能服从,不能反抗。这成为了我们每个官兵的座右铭。
头两年我们学习的是“秀克”潜艇,因该艇老旧快退役了,不适合担任战备训练任务,要求改为学习“斯大林型”潜艇,经过和苏方交涉同意学习“斯大林型”潜艇。学习队近三百人,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白天上课,晚上加班加点进行自学。在寝室的地板上画潜艇的系统图,大家相互进行交流,每天要领导督促几次才上床休息。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努力学习,我们潜艇学习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终于胜利地完成了理论和实际操练任务。于一九五四年六月,我们将两条潜艇由旅顺顺利地开回青岛五号码头,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没有潜艇的历史,为潜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当我回忆起这一切,总是让我兴奋不已!
在学习队学习期间,为了保密,因为住址和通信地址不符还闹出过笑话。刚到旅顺半年内不准给任何人写信,半年后允许写信了也不能用部队番号,而是用了旅顺423号信箱,一个战士的家在沈阳附近,他母亲来看他,事先也没来信说明,结果到旅顺后找不到儿子,便去旅顺市政府寻求帮助,负责接待她的同志说没有这个地址和人,经过商议后便一起去找423号信箱,信箱找到了却没找到儿子,他母亲回家后来信把儿子骂了一顿,说是儿子骗她。可是因为有纪律规定,这个战士又不能说明情况,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他的母亲只能成了永远的“骗局”。
而今,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潜艇部队经过五十余年的壮大发展,目前不仅拥有常规潜艇,还拥有了高端核潜艇。这不仅能保卫国家海疆,还能悍卫世界的和平。现在回忆起那段潜艇学习队的日子,亲眼目睹了我国潜艇的飞速发展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张国贤
一九五一年三月份,我在青岛三海校学习,领导通知调我去北京海军报到,走得匆忙,为了保密其间未及时交代。一同前去的同志共有20余人,到北京后听从上级统一安排,住在前门大街粮食胡同一家海军包的“玉升店旅店”,吃饭安排在“万年居饭店”。
人员到齐后领导把我们编为四个队,后改为四个艇,我在第三艇任鱼雷军士长。而后,集体去北京海军总医院检查身体。同时,苏联专家认真地审察了每人档案,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回原单位。当时我们的艇长叫袁家成,25岁,不仅军事素质好,还会开汽车(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本事),而且吹拉弹唱多才多艺,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就因为是袁世凯的第六代子孙,而被淘汰,大家无不为他感到惋惜。
然后,领导才告诉大家:“我们去旅顺苏联海军学习潜水艇。”大家听后高兴得欢呼起来。海军副政委刘道生专门给大家作了动员:“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要提前过社会主义生活,到那里去好好学习技术,还要吃西餐......。离开北京前,为鼓励大家完成好学习任务,海军首长决定给每人发20万元(相当于六十年代20元)作为临时津贴。
四月下旬,我们由北京乘火车到大连,再由大连海校汽车送到旅顺苏军潜艇部队住地。下车后,由苏联水兵给大家一一理发,不管干部还是战士一律理光头。然后,集体去澡堂洗澡,每人发一些粘稠液,说是消毒用的。
洗完澡后统一发放苏联服装,换装后我们到码头集合,乘交通艇来到老虎尾。走进营房一看,干部与战士同睡钢丝床,只不过,干部垫的布套毛垫子,战士垫的是布套草垫子而已。床上有一条棉毯,两条床单铺盖各一条,我用手捏了一下枕头,里面全是絮草。天冷的时候寝室里有暖气,所以睡觉的时候不会感到太冷。
晚饭的时间,我们来到食堂,每人一片白面包,黑面包随便吃,还有一碗汤和一勺菜。食堂很大很宽阔,可以容纳四百余人同时就餐,这食堂还同时兼做电影放映厅。饭后大家散去休息了,留下六个人还在厨房帮厨,很晚才回来。第二天早饭,我们吃了白面包、一块奶油、一块方糖和一杯红茶水,中餐和晚饭依旧,只是多加了一杯煮熟的罐头水果水。这样的伙食持续了一年多,大家很不习惯,并反映到了海军机关,不久,海军副司令王宏坤来学习队视察,他在我们正在吃中饭的时候来到了食堂,和大家做短暂的交流后便随手拿起了黑面包,吃了一口后说:“是有点酸”。此后,经过海军首长和苏方交涉,把我们吃的黑面包完全换成了白面包。
接着,我们开始集体进行四大条令即:内务、列队、纪律、舰艇的学习。并按苏军要求进行队列训练,然后进行专业对口学习。因为,我曾在三海校学的45-36鱼雷,与潜艇53-38鱼雷结构颇为相似,领导指定我担任鱼雷教学班的小教员,同时学习鱼雷发射管。每天晚上,我则通过翻译向苏联军官学习,第二天再给大家讲课,遇到不懂的问题我总会虚心地向苏联军官请教,直到全部弄懂为止。当然我们除了学专业之外,还学共同科目,俄语等十多门课程。
通过三年的艰辛努力,我们鱼雷班20余名学员们顺利地通过国家考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我因为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表现突出,三次被学习队评为了“学习模范”,并获得了物质奖励。而针对学习队出现的某些问题,为了搞好和苏联官兵的关系,海军党委很快给予批示:和苏联官兵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只能服从,不能反抗。这成为了我们每个官兵的座右铭。
头两年我们学习的是“秀克”潜艇,因该艇老旧快退役了,不适合担任战备训练任务,要求改为学习“斯大林型”潜艇,经过和苏方交涉同意学习“斯大林型”潜艇。学习队近三百人,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白天上课,晚上加班加点进行自学。在寝室的地板上画潜艇的系统图,大家相互进行交流,每天要领导督促几次才上床休息。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努力学习,我们潜艇学习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终于胜利地完成了理论和实际操练任务。于一九五四年六月,我们将两条潜艇由旅顺顺利地开回青岛五号码头,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没有潜艇的历史,为潜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当我回忆起这一切,总是让我兴奋不已!
在学习队学习期间,为了保密,因为住址和通信地址不符还闹出过笑话。刚到旅顺半年内不准给任何人写信,半年后允许写信了也不能用部队番号,而是用了旅顺423号信箱,一个战士的家在沈阳附近,他母亲来看他,事先也没来信说明,结果到旅顺后找不到儿子,便去旅顺市政府寻求帮助,负责接待她的同志说没有这个地址和人,经过商议后便一起去找423号信箱,信箱找到了却没找到儿子,他母亲回家后来信把儿子骂了一顿,说是儿子骗她。可是因为有纪律规定,这个战士又不能说明情况,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他的母亲只能成了永远的“骗局”。
而今,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潜艇部队经过五十余年的壮大发展,目前不仅拥有常规潜艇,还拥有了高端核潜艇。这不仅能保卫国家海疆,还能悍卫世界的和平。现在回忆起那段潜艇学习队的日子,亲眼目睹了我国潜艇的飞速发展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