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9|回复: 0

革命圣地延安行<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5 18: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革命圣地延安行《三》
       2015年7月27日上午,在延安乘公交大巴车,于10时许抵达延安市所辖的黄陵县汽车站。出了车站,我沿着一条沥青路面的公路前行,展望周围的群山绿被特佳,好象回到了江南水乡。风景十分秀丽,使人心旷神怡。左侧山与黄帝陵遥遥相望,山脚下一条流着黄水的小溪,前行的右侧山峰,就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桥山”。桥山对面,则是带公园的黄帝陵大型停车场。黄帝陵桥山与公园、停车场形成了一个哑铃形的湖泊。湖内有许多供人游览的汽艇,大部分停在岸边,也有的汽艇在湖内穿梭供人们消遣。湖中间细长部份一桥飞架,桥面很宽,一头与不规则石头铺设的广场相连。广场石头中间长着青草独具匠心,该广场有意散放多块体积大小不等的巨石,可能是供游客休甜用。该桥头的右侧有一不规则巨石,其体积约3-4米站在那里。此石头右侧刻绿色字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间书写“黄帝陵 ”三个红色大字,左上角一个深色圆形有外文字标志,可能是国际上对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的认可吧。该标志左下侧绿色字体标示的年号。所以十分耀眼。
     我国务院于1961年3月公布《黄帝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以 十分崇敬的心情去参观中华子孙崇敬的黄帝陵。黄帝姓孙,名轩辕。是肇造文明、奠基华夏的人文始祖。在中国历史上,《黄帝陵》历朝历代成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纽带,成为共同瞻拜的圣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的民族圣地。若读者要了解轩辕黄帝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请看笔者石学贵2012年10 月 7日的《伴孙子开眼界,增知识,长才干》一文的,一、第一站,河南省之行。不在累诉。
     游客凭黄帝陵景区门票进入石桥大门。石桥很宽敞 ,在石桥上可看见两道宽阔石阶梯上的古建筑物。前行登上第一节石阶梯,是一宽阔石板铺设的地平广场。广场两侧写有标语。两端有高大装饰酷似石柱房门,可以通行。前行《轩辕庙》的石阶梯,向两旁拓宽了,变成了三道石步梯。一座六拄五门的古建筑物,每个门上方挂有红灯笼,中间宽门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书金字“轩辕庙”。再上二道石阶梯进入“轩辕庙”内。在“轩辕庙”的六拄上挂有黄底墨字对联。这里也是进入“轩辕庙”的检票口 。进入此门,可见两排古柏树,据说是黄帝时期所栽。据今5千余年。椐测定树高近20米,树围11米左右。据悉1998年12月9日,“中华名树公选养护委员会”将黄帝手植柏评为中华百棵名树之首。庙院内看见“黄陵守护神貔貅雕塑”、看见历朝历代领导人赞扬歌颂黄帝的碑文。也有社会贤达、名流的碑文,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从日本奴狱下回归祖国;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纪念碑文。在轩辕庙的右侧是碑亭陈列着许多石碑文。我看见了我海军司令员张爱平、海军司令员刘华清所写的碑文。这是我中国人民海军官兵的光荣。     
     在再前行是“碑亭”,“下马石”、“诚心亭”、“祭奠广场”、及“人文初祖大殿”。凡是来祭奠“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等人到此下马、下轿步行到“诚心亭”,“诚心亭”碑文金字书写:“正衣冠、备礼品、除杂念、净心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前行上三道石阶步梯,左右各有一座高大的门楼十分雄伟。这就是黄帝祭奠广场,地面使用长方形花岗岩石铺设,十分开阔、十分壮观而气派。左右两侧各插数十面黄色锦旗。左右两侧各摆了9个2米高的青铜牛鼎。右边在一木架上挂着一口大铁钟。左边木架下放着一面大鼓。正前面就是“轩辕殿”。“轩辕殿”坐落在高石阶台上。轩辕殿,有10柱9间,中国式屋顶。十分高大、雄伟壮观,很具民族风情。使人目不暇接,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就是每年清明节,国家举行公祭缅怀、悼念“人文初祖”黄帝的地方。
      抬头观望“轩辕殿”,门楣上方匾额竖写金字“轩辕殿”三个大字。据说是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的杰作。我进了大殿大门举目四望,原来,“轩辕殿”四周是用圆柱支撑方形殿上层建筑,屋顶部开了一圆形洞,可以看到天空。下方是一碑状建筑物,有一石碑雕刻的黄帝全身像,立在方形台阶上。我思考良久,不得其解。后来,较长时间反复琢磨,恍然大误的意识到。没有方圆不成规矩,屋顶开洞,意味着黄帝顶天立地之伟大。也说明中华民族之优秀,智慧深奥的礼仪之帮,渊源流长。
     进了“轩辕庙”,我就看见“轩辕庙”左侧院内有一幢古建筑,门厅悬挂黑色匾额草书金色大字《书画展室》,我观看了陈列的历朝历代的著名诗人、画家、文人、墨客书画愧宝,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我看见另一幢古建筑门厅悬挂黑色匾额,上草书金色大草字《文物展室》陈列了黄帝前后时代的古文物。我看见了我国古代独一无二的伟大发明。根据古书记载,最早的“指南车”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发明的。宋金后失传了。我海军某部研究所工程师刘海涛,经历30多年潜心研究,设计制造出了“黄帝指南车”。此“指南车”不用铁皮、铁钉,金属齿轮,完全使用中国古代木匠传统技术。完全使用木料,牛皮、绳索组装成“指南车”。该“指南车”无论方向怎么变化,“指南车”上的木头人的手永远指向南方。此车完全使用木料复原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车”,这就是海上驾驶船舶,空中驾驶飞机用的罗经的前身。由于后来有了磁罗经,“指南车”至少失传了千年以上。后人没有哪个人能说情楚“指南车”指南的原理。真是遗憾。惟有海军军官刘海涛工程师解决了这一历史憾事。值得我海军官兵庆幸。
     参观完了黄帝陵,乘公交车返回延安市休息。明日去游览黄河壶口瀑布。
                                   石学贵   2015年,9月15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6:58 , Processed in 0.6022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