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52|回复: 1

伴孙子开眼界,增知识,长才干。——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6 09: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第一站,河南省之行。
1、所见所闻。
我和孙子石祚鹏到达河南省会郑州市已是6月29日下午了。住宿火车站附近的宾馆标准间,200元一宿。其设施和服务尚好。火车站设施一般,环境次序尚好。我爷孙到处走走,看看,两天没有看见垒长城(打麻将),坐茶馆游手好闲之人群,民风尚佳。总觉得部分地域,交通次序欠佳,行人与车辆混杂,车辆乱停乱放没有次序,交通信号有待改进,部分区域道路清扫不够,建筑和生活垃圾乱倒;部分地段各种电线纵横交错,犹如蜘蛛网络。所幸驾车人心态平和,礼让三先,两天没有发现交通纠纷和事故。第二天我们游览了市人民公园,园里有山有水,其设施尚好,有花卉盛开、有群众休闲活动场地,群众精神状态十分好,有生气。好象公园小河水质欠佳。尽管如此。我认为这些问题只要增加适当投入,既可以扩大就业面,改善群众生活,又可以增加税收,有何而乐不为,再加强管理是不难克服的。最近,国家把河南省列入建设先进城市试点是个大好事,请借此东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中原人民聪明、才智是会走在全国城市前列的。6月30日中午,乘公交汽车去开封市。游览的市容市貌较郑州好,河南人民那种勤劳、淳朴的精神可嘉。我们没有看见打麻将,坐茶馆悠闲人群。我们朝着清明上河图景观去游览。按照群众指示,坐公交汽车到了站后一看 一个很漂亮的彩色牌坊上书,我们以为到了目的地。买了票,深入内部看见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塑像庄严而高大,使人崇敬,根据历史资料论证,“始祖轩辕黄帝”,是上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轩辕氏的称号,相传他有25个儿子,分别得12个姓,后来的唐、虞、夏、商、周、秦都是这12姓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的羌族、南方的苗、戎、狄、毛等少数民族,也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所以,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代表,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因而被奉为人文始祖
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后来经过文人、学者的记录和加工,散见于先秦的一些文献中。后来西汉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理,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我们祖先的事迹。
古时,从周朝国君开始称“王”,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觉得称“王”不过瘾,才开始称“皇帝”。 
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集文化英雄之大成,是智慧的化身。人们把掘井、熟食、铸鼎、衣裳、冠冕、灶具、陶器、酿酒、舟揖、车辆、柞臼、宫室、历法、算数、镜子、货币、几案、嫁娶、礼仪、兵法、弓箭、文字、图画、音乐、中医等等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器械、政治领域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嫁娶等等,都归功于黄帝或他妻子、臣下的发明。黄帝还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财产、嫁娶和丧葬等制度,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我们的先民带入了文明的门槛。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传说他既会推算天文,制定出中国最早的历法,又会制造车、船,还精通医术,和神医岐伯一起研究出一套诊治方法。他和岐伯关于医学的对话,被后人编成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他还能种五谷,能驯化鸟兽和虫类,会种桑树,发明了布帛,能用石制造武器,开采冶炼铜制作器具供人使用。
 黄帝的正妃嫘祖出生在今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嫘祖村金鸡青龙山。她在任西陵部落酋长和西蜀聪明首领时,就因安邦治国有方而深受人民爱戴,嫁黄帝为正妃后,嫘祖不仅温柔贤淑,而且心眼灵巧、能干,“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缧祖教人民养蚕,总结出一套喂蚕、缫丝、织帛的经验,因此人们称她为“先蚕”。从此人们既会制衣,又会作冕,还能制鞋,从上到下都装束起来,彻底改变了上古时代穿树叶、兽皮的原始习惯。她生了玄器侯、昌意侯二子。昌意侯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在黄帝周游巡视天下时,嫘祖病逝,黄帝谥嫘祖为“祖神”。根据嫘祖遗嘱,将其运回她的出生地,并命令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组织能力,黄帝还授给她“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开铜矿造刀……简直是位万能之神。
   古代的人受饮水限制,居者靠河流,牧者逐水草,很不方便。黄帝发明了井。人们才有可能到远离河流的地方居住开发。当时的人还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又是黄帝教给人们“伐木取材,上栋下宇,构筑房屋,以避风雨”。
黄帝手下集中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文字学家仓颉,造出了象形文字;音乐家伶伦分出十二音阶,配成乐曲;精通数学的隶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等等。
  关于仓颉造字的故事。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在他发明汉字之前,人们是用结绳的办法来记事的。最初,仓颉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不同的牲口、食物等,用绳子打的结代表一个数目,但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于是,仓颉就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记下某件事情。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来,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等。他按照这些东西的特征,画出图形,这样就造出了许多象形字来。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流行起来。有了文字,就方便多了,同时,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了。
据说仓颉造字以后,惊动了天地鬼神,上帝感动得投下了大米白面,鬼神则惊吓得在夜里大声哭叫起来。 当然,这些发明,掺杂着许多神话传说的成份,实际上任何一项发明,都绝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只不过反映了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黄帝,因为是古代学者一致承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就把一切文明制度都推源于他。
  关于黄帝之死,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据说,他并没有死,而是乘龙升天了。传说黄帝活了110岁,天宫中的玉皇大帝派了一条巨龙接轩辕黄帝升天。人们把黄帝连同巨龙团团围住,依依难舍。巨龙驮着黄帝昂首腾空。慌乱间,有人扯住黄帝一块衣襟,有人拽下一只靴子,有人拉住了黄帝佩剑。后来,把这些黄帝的遗物埋葬在桥山之巅,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这说明黄帝受到人们无比的崇敬,人们不希望他死,希望他永生。这个神话,表达了他的部族和后代们的美好愿望。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有一次盛大的祭黄陵活动。4月6日,党中央派林伯渠为代表,参加了这次民族扫墓盛典。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还共同写了《祭黄帝文》,文中盛赞黄帝的功劳:“赫赫始祖,吾华肇(开始的意思)造;胄衍(后代延续)社绵(国家长存),岳峨(山高)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远近);建此伟业,雄立东方”。祭文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振兴祖国的精神象征。
同袍们始祖轩辕黄帝”,被全球华人追认为我们的共同祖先,始祖轩辕黄帝是世界华人团结的纽带,桥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只要全球华人以民族的大业,民族的利益为中心拧成一股纯,筑成我们心理的长城,中华民族就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敢欺凌我们。
“中国翰圜” 还有部分人文景观正在修建中。我们围着一个大湖游览,有的人文景观已经建成,气势雄伟,高大,其艺术水准 很高。后来到一大片仿古建筑区,“中国翰圜碑林”后来,我们到了一座雄伟、高大、庄丽、在石料上雕龙刻风的三层精致“碑坛”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可能一一阅读,遗憾。在这碑林的楼上发现“天波府”、字样旌旗和“杨”字大帅旌旗在空中高高飘扬,我们一打听确实是宋朝天子,杨家将的天波府所在地。顿时,脑海中浮现了宋朝盛世杨门英雄儿女大义泯然,为了国家领土完整,忍辱负重,报国安邦的英雄形象,值得后人学习,广大。再展視此大湖水面宽阔,微波荡漾,柳枝在阳光下随风飘荡,一片莲蓬在湖面上静静的飘着清香,时见各种红色、淡黄色、白色的莲花逗人心扉,回味起来使人可爱。我爷孙离开了“中国翰圜”,乘公交车按原路返回开封车站。途中,发现了“清明上河图”遗址,我建议孙子下车看看。孙儿说,天气炎热怕爷爷中暑,又怕是现代建筑未能前往。返程中,公交车正常行驶。突然感觉到车身后部强烈震动。原来是一辆小轿车,由路边倒车檫挂行驶中的公交车后部。后来,双方停车报告交警,此时,我们下车查看,公交车右后侧,有两处明显的被檫挂伤痕迹,不影响继续行驶。就其责任而论,显然是私家车倒车时机错误,忽视安全,应当负全部责任。造成双车双向停驶,等待交警前来处理交通纠纷,导致许多车辆被迫停车,堵塞了交通。好在,交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明确指出小轿车应负全部责任。并很快疏通交通恢复了正常运行,我们回到车站。我叫石怍鹏买汽车票去济南。他说,他有坐长途汽车晕车史,只好改乘火车。售票处说,凡是去济南的没有座位,一律站票。在此情况下,我们买的是2012年6月30日1903时,K1028次快车。一上车人满为患,摸肩檫背,挤的水泄不通,到处是人和行李、货物。有如文化大革命时,那种局面。好在,我国人民在共产党哺育下,有一种,一方有难,各方支援的精神。此次我爷孙遇到了六个青年人的小团体的成员,他们见我们一老一少没有座位。就主动让出一个座位给我们爷孙两人轮坐,我们很受感动。再看整个车厢,这种事列很多。十个人的位置,挤坐12-3个人。他们把方便让给我们这些无座位的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正是雷锋精神的体现,使我们感动,记忆忧新。我下车时给了让座人名片以示感谢。再次致以感谢和敬意!在此次旅游返川途中,又途经此段铁路,又遇到我前面所说的情况,椐经常运行在这段铁路的人们说,这种情况不是偶然,而是常态。既然如此,我们相关的“长官”,为什么就不调研解决此一问题。请问这些有责任的“官长”,你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里去了?你们的良心何在?
2、江油市遇难河南省相助,世代不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了以纹川县为中心的八级地震。其震源波及我江油市,一时间房屋和建筑物倒塌无数,死亡390余人。造成我全市交通中断,国有的江油大型火力发电厂不能向国家电网共电,自来水厂停供水、交通和通信中断,江油的天燃气工厂无法运行。一段时间处于瘫痪状态。中央首长第一时间赶到江油坐阵指挥,也多次视察江油市。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将江油市作为他灾后重建的联系点和3年恢复建设的重点来抓。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江油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的领导下战胜了自然灾害。在三年恢复中。得到了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全体人民的大力慷慨支援。据我所知河南省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并不十分强大,但是,河南人民高尚而淳朴、善良而无私之心,省吃俭用,紧缩开支,踊跃捐款、或者集资对口支援、帮助属于重灾区的四川省江油市人民,一时间,大批物质运抵江油,发放到灾民手中,同时投入大量资金修建我市中坝地域的豫(涪)江河堤,清理河道。帮助修建中坝镇至彰明镇的豫江(公路)大道、扩大开发区建设,修建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等医疗、学校设施。、恢复和扩建 李白纪念馆设施、和部分乡镇民生设施等。凡是来江油工作的河南籍各级党政干部或者工人、群众,尊重江油党政机关和江油人民。充分表现出吃大苦,耐大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江油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响。所以说江油人民世代不忘河南人民的恩德。为此,我市正在江油市太白桥附近修建感谢河南人民的《感恩园》。即将落成。在此,以我石学贵及其家人的名义向河南党政和人民群众表示万分感谢!
石学贵 2012年 8月6日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10: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导并本栏管理员同志我2012年向战友之家呈报发送《伴孙子开眼界,增知识,长才干。》一文是四部分。今天发现只有一、四部分。现在我再发二、三部分。烦请笑纳补上。谢谢!石雪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4 14:37 , Processed in 0.1183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