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卷去了他们的青春壮志 ——记潜艇部队第一次海难事故 陈叔韩 编注:今天2021年6月19日是海军潜艇部队宣布诞生六十七周年纪念日。当年参加成军典礼的潜艇老兵陈叔韩将军撰写的“水下航程”一书,有三篇是记述发生在大榭里的事情。其中,他授权让我把“太平洋上第一次留下中国潜艇的航迹”那篇,作为他对252潜艇聚会的祝贺和对同舟共济的战友们的思念,发表在了大榭岛战友之家论坛里。还有两篇是“大海卷去了他们的青春壮志”和“这“雪茄烟”的劲真大”,是分别写418潜艇和242潜艇的。如今陈将军逝世已八年,我把“大海卷去了他们的青春壮志”这篇发表在这里,我想这还是符合老将军他写作本意的。特以此文作为对我们海军潜艇部队建军日的纪念,以及像陈将军所说的“今天,我们缅怀这些在海难事故中牺牲的同志们,就要认真接受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不是原则的,而是具体地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真正认识到海上无小事,扎扎实实地组织好海上训练。特别是潜艇部队,更应谨慎从事,严格部署,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时时把潜艇的安全放在首位。还要教育部队,学习烈士们临危不惧的英勇品质和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把潜艇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搞得更好。” 怀念您——我军潜艇老兵原海军潜艇学院院长陈叔韩将军......
1959年12月1日,是海军潜艇部队永远也不能忘却的日子。 东海某潜艇支队418号潜艇,在完成配合某护卫舰大队攻潜训练后上浮时,与“衡阳”号护卫舰相撞,造成潜艇沉没,除一人脱险成功经抢救生还外,其余38名艇员全部牺牲。这是潜艇部队自组建以来,第一次重大海难事故。我作为一名参加了当时救援、打捞、后事处理和总结经验教训等具体工作的人员,将有关情况,回忆整理出来,作为一份历史资料供参考。 1959年,中央刚刚在庐山开完党的八届八中全会之后,海军部队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形势鼓舞下,掀起了练兵高潮。部队党委提出“大干一百天,全面完成全年任务”的口号,全体官兵的练兵热情非常高涨。凡机械正常的潜艇,都出海训练了,支队的许多领导,也随部队到海上练兵去了。
418号潜艇,是一艘“M”型小型潜艇,排水量不足300吨。经过3年半的训练,这艘艇已能担负战斗任务,在各方面都是这个支队比较好的一艘潜艇。前两天连续配合护卫舰操练反潜科目,原定12月1日这一天在码头休整,配合护卫舰大队训练的任务改由另一艘潜艇担任。后来,由于情况的变化,11月30日深夜23时30分才临时确定这个任务仍由418艇担任。12月1日清晨4点多钟,艇长张明龙同志到支队作战指挥室,了解海区情况,受领任务,同时艇员则上艇进行备航。5时30分418艇离开码头驶往训练海区,执行任务,下午13时55分配合操练的任务结束,指挥舰按规定的信号向水中投下三枚手榴弹,命令418艇浮起。14时05分,在海区停车漂泊的“衡阳”号护卫舰的船底感到有硬物顶撞,舰体有轻微摆动,14时11分“衡阳”舰舰员发现附近海面有长气泡和油迹,当即检查自身船底,没有发现问题。14时20分,漂泊在附近的另一艘护卫舰,发现了潜艇的救生浮标。14时40分,大队指挥舰一面紧急向岸上指挥所报告,一面指挥各舰放下舢舨接近浮标,打算用浮标电话与失事潜艇进行联系。由于没有经验,救生舢舨上的撑杆把潜艇救生浮标的钢缆给拉断了,这样就失去了与失事潜艇进行直接联系的手段,而且还丢失了沉艇的准确舰位。由于延误了时间,给以后的救捞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接到潜艇失事的报告以后,东海舰队首长在上报海军的同时,立即研究了营救措施,并即令潜艇支队张震春支队长、南平波政委等领导同志率有关业务干部赶赴海上现场。随即舰队首长和机关的同志也先后赶赴现场指挥援救工作。 海军在接到东海舰队关于418号潜艇在合练中相撞失事的报告以后,指挥室里立即紧张地展开了工作。海军首长和海司潜艇部部长傅继泽同志及机关的有关同志在了解和分析情况以后,当即提出了四点抢救意见:一是分秒必争、救人第一,想方设法首先向潜艇输氧;二是立即组织海军旅顺和青岛基地的潜水人员携带器材空运去舟山海区现场;三是派傅继泽同志立即赶赴东海与东海舰队副参谋长王清川同志共同负责现场指挥;四是请求上海市支援,立即派上海打捞局抢救队和打捞船只赶赴出事现场。 当时正值寒潮南下,连续几天里,海区现场的天气不好,风浪很大,加上舟山近海水流湍急,给找到沉艇位置及救人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12月2日,418号潜艇的一、五、六舱共15位同志,在实在无法坚持的情况下,先后从潜艇的首、尾舱进行了有组织的脱险。由于海面风浪太大,在海面仅发现10人,其中9人浮出水面时已经牺牲,仅轮机军士长王法全同志经过抢救,在减压治疗以后得救。 12月4日,经2艘小船双拖钢缆进行扫海,终于找到了沉艇。这时的抢救任务仍然是以救人为主,救捞船只立即派潜水员向沉艇接管子送空气,并想方设法与失事潜艇取得联系,结果一直没有得到艇内的答应。直到12月8日0时,另一个寒潮到来,气象又开始变坏,这时考虑救人已经没有希望,于是援救重点才由想方设法救人,转向打捞沉艇。打捞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用浮筒将沉艇挂起脱离海底,成半浮状态,并由拖船将浮筒和挂在水中的沉艇拖到浅水区抢滩;第二步再使沉艇浮出水面。直到1960年2月11日,沉艇才被打捞出水,拖到舟山。经最后清查,仅在潜艇二、三、四等3个舱内,找到24具烈士遗体(其中军官7人)。 418号潜艇出水以后,经过检查,发现其潜望镜护筒底部与指挥室顶盖撕开了一个长1.6米、掀起直径30多厘米向右后微倾的口子,表明碰撞力量来自舰首方向;指挥室下盖及三舱通向二、四舱的防水门都没有关闭,说明海水由这里漫延到了两个相邻舱室,使潜艇失去了浮力而沉没;一舱四号鱼雷发射管及六舱舱口都是打开的,没有发现遗体,证实一舱及五、六舱的艇员是分别由艇的首、尾舱出艇的。 从打捞出水的418号潜艇的状况可以看出,碰撞时,418号潜艇的指挥室及二、三、四舱因海水猝然灌入,抢救不及,人员很快死亡;根据一、五、六舱损管救生器材分布和使用的情况,说明这些舱室的艇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损管斗争,在离艇时也组织得很好。 生还的王法全同志当时说道:“听到三声不大的手榴弹声后,我们艇开始浮起了,发生碰撞后,艇向左有不大横倾,接着舰首有不大纵倾,潜向海底。潜艇碰撞以后没有发出失事警报,我估计三、四舱进水了。在打开舱室放水阀检查时,五舱很快进水,再去关闭时,放水阀被堵住已经关不上了,在五舱进水淹没主机以后,我们才弃舱去了六舱。为防止海水由五舱进入六舱,我们用棉衣、被子、千斤顶、木杠等支撑防水门。在六舱我们坚持了一夜,这时海水己淹没了主电机,高压气又没有了,再生药板也用完了,于是我们决定弃艇脱险。这时在六舱一共有10个人,由我出面组织脱险,我们分3个组,指定了各组组长,一、二组各4人,我是第三组组长,是最后一个离艇的。在出艇时,自我感觉情况很好,大约两分钟后就到了水面。到水面找战友时,一个也没有找到,半小时后就被同志们救了上来。” 在418艇被打捞浮出水面并拖到舟山抢滩后,我和专门从北海舰队潜艇支队临时派来的机电业务长邢佩信同志(他当过“M”艇的机电长,对这型艇的结构非常熟悉)等,第一批进到艇内。我们含着眼泪,有的搬出了牺牲烈士的遗体,有的清理了舱室,检查了失事时的机械状况、损管器材的存放及使用情况。从一舱的一个密封瓶子里,我们找到了一舱烈士们的遗书: ——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亲爱的战友,我们可能永别了。 王文奎1 9 5 9年1 2月2日 —— 我们全舱人员尽最大努力, 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同志们表现都很好, 实在没有办法, 我们才决定逃生。 一舱全体同志, 李捷忠 ——此钱交团费(皮夹中33. 80元), 鱼雷军士长张元德,59.12. 2号 ——我艇于昨天下午两点钟不幸失事, 王文奎有95元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梁泽川有7元在家交团费。 这些同志视死如归,忠心耿耿,遇难前想到的是党和毛主席,关心的是海军建设事业,并拿出全部余款交最后一次党费、团费,向战友们告别。烈士们留下的遗言,深刻地反映出人民解放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充分表明潜艇部队官兵的政治素质是很好的。我们为这样一批亲密战友的不幸遇难而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我们向这些没有辜负党的培养,英勇无畏,为潜艇部队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烈士们表示由衷地敬佩。 418艇出事以来,傅继泽部长的心情特别地坏。为了研究救捞方案和指挥救捞兵力的行动,他很少休息,眼眶的血丝明显地暴露出来。不知道哪来的无名火,经常向我们发,搞得我们当参谋的简直无所适从,工作组的同志们都十分理解这位为潜艇部队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极大心血,而今又是海军领导机关具体负责全海军潜艇事务的将军当时的心情。在住有烈士家属的舟山海军基地招待所里,他和潜艇支队的其他领导,挨个抚慰悲痛欲绝的烈士家属,表达党组织对烈士家属们的关怀和问候。他的心全部和烈士家属的心溶在一起了。烈士家属的悲痛,实际上也是他的悲痛。
12月17日,追悼418号潜艇遇难烈士大会在海军舟山基地礼堂举行。海军司令部、海军政治部、舰队、基地、潜艇支队、护卫舰支队、快艇支队、东海舰队航空兵、舟嵊要塞区和宁波、舟山等地党政领导同志以及烈士家属、部队的代表共800多人,参加了大会,并献上了花圈。会场布置隆重。灵堂门前的挽联是: “化悲痛为力量” “为海军建设事业,习文练武,北战南征,仇敌未灭尽,练兵场上传噩耗,怒涛卷去,青春壮志”,“继遇难先烈遗愿,赤胆忠肝,为国为民,红旗更高举,我们要吸取教训,鼓足干劲,海上练兵”。 大会气氛严肃悲壮,几乎每个同志都流下了眼泪。参加大会的部队官兵看到了组织的关心,部队的温暖,受到了很大教育,表示了继续把海军事业搞好的决心。 烈士的陵墓位于舟山风景很好的山坡,在这里可以看到大海。还专门修建了“海军一三八五部队遇难烈士纪念碑”,并为每位烈士修了一个墓碑。后来,我们只要去舟山,都要到烈士墓前祭扫,以寄托我们的情思。
为了总结418号潜艇失事的沉痛教训,海军和东海舰队分别召开了军政工作会议。1960年3月,海军还专门召开了第一次潜艇工作会议,会议查找了418艇失事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并围绕418艇在合练中可不可以不碰、碰了以后可不可以不沉、可不可以不死人或少死人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同志从不同的侧面,总结了自己应吸取的教训,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今天,重温这个血的教训,我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只要有兵力在海上活动,就没有小事,领导的精力必须主要集中在海上。护卫舰大队操练的是大队攻潜科目,是以训练大队干部和编队科目为目的的,理应由支队领导在海上进行现场指挥。而当时护卫舰支队、大队的领导都在家里开会,海上只由一名没有合练经验而且对潜艇了解不多的舰长代理指挥。再说,当时以掀高潮的形式练兵,自然容易造成形式主义,声势大,组织工作粗,由于赶进度以至计划不周,出现方方面面许多漏洞。418艇连续两天早出晚归出海训练,训练海区离基地又远,航渡就要七、八个小时,加上在海区训练五、六个小时,以及出海前的备航、返航后的讲评和潜艇的电池组充电等等,艇员休整不够,非常疲劳。而失事这天的出海又是临时改变的任务,半夜才下达给这条艇,艇员清晨4点多就要上艇备航。这些都不能不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教训。
二、对合练的复杂性没有足有足够认识,对潜艇的特点不了解。这固然有东海舰队以前没有潜艇部队,没有搞过合练,缺少这方面经验的原因。但如果领导重视,认真组织也不至于出这样的后果。当天训练海区里,渔船很多,在海上指挥舰临时决定改变到另一海区训练,潜艇尚未到达新指定的就位点时,指挥员就下达了开始攻潜的命令。在合练结束时,水面舰艇在没有掌握水下潜艇准确位置的前提下,没有撤离训练海区,就急忙下达潜艇浮起的命令,甚至水面舰艇还采取了就地停车的错误做法。他们并不熟悉潜艇在水下工作深度浮起以前,只能靠声纳听测、搜索海面情况的特点。当水面舰艇停车以后,潜艇误认为水面没有舰船,因而贸然浮起,导致发生碰撞,这不能不说是这次事故的一个直接原因。从潜艇支队來说,没有根据东海舰队水面舰艇对潜艇特点不熟悉的情况,派出潜艇业务干部随水面舰艇出海协助他们指挥,以为合练是以配合护卫舰训练为主的,领导人是护卫舰的领导,而潜艇只是作为目标舰,所以,潜艇支队没有派人去。以至出现了合练结束,水面舰艇没有撤出训练海区,在其停车漂泊的情况下就下令潜艇浮起的情况,导致潜艇上浮过程中与水面舰艇发生碰撞而失事。
三、418艇的部署不严格。按条令规定,潜艇上浮时应下达“战斗警报”的信号和口令,所有升降口的下盖和舱室的防水门都应该是关闭的。从418艇碰撞以后的情况分析,他们没有发出“战斗警报“的信号,三舱升降口下盖和舱室的防水门都没有关闭。所以,海水很快灌满三舱,并从三舱漫延,灌满了相邻的两个舱室,使全艇很快失去了指挥,而且失去了应有的预备浮力,导致潜艇不可能进行自浮,也不可能靠外援的供气使艇浮起,最后只能采取打捞出水这唯一的“下策”了。 四、舱室的深度计是真空压力计,在潜艇失事进水的情况下,指示水深已经发生变化,不准确了,而艇员在组织出艇脱险时,还以为当时是潜艇触礁,海区的水深只有十几米。因此,艇员没有按轻潜水出艇减压的要求上浮,以至上浮的速度过快。这就是绝大多数出艇脱险的同志,一浮出水面就牺牲了的原因。唯一生还的王法全同志在出艇上浮前,身上带几筒罐头及一些搬手工具等。这样,他在浮起时,共用了2分钟,没有从水下放漂浮起,而且在被救以后,很快在高压舱进行了减压治疗处理。 五、潜艇救生浮标的钢缆是经不起用力拉拽的。水面舰艇当发现潜艇的失事浮标以后,首先要在浮标的位置,抛下定位锚,以免丢失舰位,失去联系,耽误援救时间。 418号潜艇失事以后,对整个潜艇部队的震动很大。潜艇部队普遍进行了安全教育。海军决定将418号潜艇的残体,拨给海军潜艇士兵学校,作为对新入伍的潜艇学兵进行思想和安全教育的教具。海军机关组织对潜艇部队现行的条令、条例进行了充实和修改,重新制订的《潜艇与水面舰艇协同训练规定》,强调了在潜艇训练海区,其他舰船不得随意进入或穿越的规定。海军防险救生部队的建设,也从这次教训中,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 今天,我们缅怀这些在海难事故中牺牲的同志们,就要认真接受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不是原则的,而是具体地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真正认识到海上无小事,扎扎实实地组织好海上训练。特别是潜艇部队,更应谨慎从事,严格部署,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时时把潜艇的安全放在首位。还要教育部队,学习烈士们临危不惧的英勇品质和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把潜艇部队的战斗力建设搞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