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沪港战友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96|回复: 5

读海风《系列修艇记事》有感之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1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风的系列修艇记事由刚开始零碎的,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的,到现在的内容翔实,叙述更加流畅,其中也不泛知识性、趣味性,读罢颇受感慨。更可贵的是这位非兵女性,一个海军军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若干年后对西沪港、对战友、对忠爱的事业倾注如此之情、如此之情结,顿然我心头为之一震。读了她的众多文字,不禁使我思绪飞扬,遥远的记忆逐渐那么清晰、神往,有光彩,在记忆中独享一份快乐,象浅抿一口封存多年的陈年老窖甘醇沉醉……
81年上艇西沪港拥有17艏潜艇,是主战装备最多的年份。还有辅助舰船,后来又增加了一艏“大型” 辅助舰822。几乎新旧水兵楼都住满了,还有鱼雷所、水雷所、修理所以及其它基地各单位。单位一多人自然就多了,整个西沪港也沸腾了,热闹了。当时营区为开放式,地域较阔,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西沪港兵。每当开饭、上艇转动机械、大礼堂或大操场集会、晚上自由活动、俱乐部阅览室都热闹而有序,紧张而不泛活力,整个军营充满勃勃生机,也印证了那句“火热的军营”的含义。在所有单位中我比较喜欢水雷所的住地,它离西沪港主营区较远,在通往海岙方向的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路旁。那年代水雷似乎不被作为主战武器看好,有渐渐被冷落的趋势(个人观点,当潜艇兵几年我没有见过一次水雷的模样,好象其它相近年代的兵也没有见过)。水雷所虽然营房陈旧,但环境尤其整洁清静,院子里绿树荫荫,两排平房青砖勾缝,一块黑板报出的很漂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它放在了营房的前面,一下子点亮了营区,给这个不大的院落增添了活力。他们一旦看到有兄弟单位人前来光顾,显得异常热情。有次我和几个战友散步想进去看看,一个战士忙迎上来问“是找老乡吧,谁?我帮你叫去”。最后弄得我们不好意思起来,只好说,是散步,随便看看。“噢,没事,你们是艇上的吧,上里坐坐吧”。还有一次,大约是85年夏季,晚饭后我与同班的老乡尚庭辉散步,看到822船靠在一号码头颇为庞大,出于好奇上甲板感受一下,未了居然还在舰艏坐下一幅悠然自得的模样。这时甲板上水兵开始忙碌起来,并居然有人准备解缆绳了,有个水兵突然发现了我们“你们是干嘛的,我们要离码头了。”我俩一听惊的急忙起身,连滚带爬下了船。
每逢重大节日是西沪港最热闹的时候,如八.一、十.一等。艇有序地停靠在码头,不担任战备值班的潜艇全部挂满旗。海风除除,海鸥飞旋,在蓝天白云下银灰色的潜艇,五彩的旗帜显得分外耀眼夺目,把军港点缀的浪漫而喜庆。阅兵既是部队的传统,也是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每次阅兵也吸引了驻地小学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在国歌声中凝神注目,在水兵铿锵有力的正步声中感受一种庄严与强大。
当年西沪港的饭堂为一艇(单位)一灶式,方桌,长凳,每张桌子上包有一块白铁皮。潜灶上的厨师由部队职工或战士担当。每次想到这个饭堂,自然就想起会餐时的大碗喝酒、大碗碰杯、大声吼叫的场景,如今历历在目。在西沪港的菜肴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白斩鸡、红烧鱼、炸吓片、五香花生米、肉片四季豆、凉拌西红柿。早餐榨菜炒粉丝、白菜炒粉丝等等。潜灶的伙食标准历来就高,但用现在的眼光看,当年由于市场购买力不足,伙食质量并不太好,且主副食花样单一。据说现在的潜灶相当丰富,并且似乎更注重营养学。
西沪港的露天电影放映也是难以让人忘记的。到西沪港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扑不灭的火焰》。那是814月初中旬,我值内务第一更,当我接到电话通知后非常兴奋,晚上可以看电影了,接着我在黑板上记下作为通知。说到大操场看电影,印象最深的好象是1984年我在260的一天,那晚大操场放映《道是无情胜有情》,刚开映不久,只听见后面闹哄哄的,接着广大职播通知“2602722XX艇马上坐车到6号码头。其他单位继续看电影”。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来不及多想和大家一样迅速离开场地。司令部门前几辆大车已经起动,大灯雪亮。一时大操场燥动起来,只听有人说“溜艇了”。所有单位的人都没心思看电影了,纷纷跑向6号码头。当我气喘吁吁跑到码头时,只见支队长刘文焕已经在舰桥亲自操艇,一场险情最终被化解了。关键时刻我们的指战员还是特别能战斗的。
进入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种新思潮已注入人的思想,军地联谊活动也开始活跃。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军地联谊会是在8554日,我调到257艇。由支队团工委和象山县团委联办的军地联谊会在西沪港举行。这是一次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有歌舞、器乐独奏、诗朗诵、智力竟赛等内容。我和另外两条艇的战友组成一个队与象山县(好象是纺织企业)进行一场智力竟赛。比赛地点设在尚未建好的水兵俱乐部底层,最后通过角逐,我和战友组成的代表队获取优胜奖。通过活动的开展旨在活跃年青人的生活,增添友谊。中午各灶会餐,大家举杯共贺,年青人的心紧紧碰在一起。
25年过去了,西沪港那火热的军营在心头始终挥之不去。
发表于 2010-9-6 11: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写的情景让我想起了露天电影,大操场的演出,军舰挂满旗,还有你们那对外人来说是神秘的生活,曾经距离我这么近,现在又这么的遥远
发表于 2010-9-8 1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风 于 2010-9-8 19:01 编辑

我到西沪港搞修理的时候,各艇已经分灶吃饭了,有几个食堂,每个食堂几条艇,烧饭的有基地厨师和附近农村招来的小姑娘当服务员,黑风口附近一个食堂大点,干净整洁,大概三四条艇人员能容纳下,还有更大的是五号码头那个围墙里面的食堂,大概容纳四五条艇人员吃饭,一桌七八人,都以部门分组。。。记得是圆桌。。。啤酒是大梁山。。。。喝酒用大碗。。。。喝酒的吼声一桌接一桌,此起彼伏....很痛快.....我们进去吃饭的时候全体注目礼....回头率百分之八十....食堂的小姑娘服务员颇感醋意....哈哈...档次不同.....一般我们是专业同行当兵陪同一起进食堂,等各艇的大队人马全部进去以后我们再跟进去....吃饭随意坐在平时比较熟悉谈的来一四部门的桌上....早餐我记得那种馒头油炸起来的馒头干很好吃,还放了糖....包子,馒头应有尽有....都是食堂自己做的.....稀饭...豆浆...
   现在不知道什么样了,路过从前的食堂从窗口里望过去,看到里面的桌子好像是长条形的,听说现在是一份一份的饭了,没见识过.....呵呵!不像以前那样几个菜一汤的大桌...可从前那样火热的情景依然还在眼前.....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8: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小姑娘见到的少之又少,更别提当女服务员的与我们每餐相会了,哈哈。饭堂进来个年青美貌的姑娘(你也在其中哟)行注目礼————是必须的。呵呵。不过周边一些姑娘在部队做事的也不少(我在一篇编外女兵文字中也作有简单记述),有时我们在营房门口,看见她们走过,故意与之招呼、起哄,她们不好意思低落着头超过。营区内,在大礼堂一片居有不少地方老百姓,并有好几户是做缝纫的,做缝纫的自然是大姑娘小媳妇,每年部队有退伍,有退伍就必然有大批战士要改水兵服,所以那几家缝纫店生意一直挺好,她们长期生活在军营周围,和当兵的相处的也融洽。她们由于经常和当兵打交道,普通话说的好于其他老百姓。海风是宁波人吗?宁波周边包括象山的口音真难懂。
发表于 2010-9-9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是后在大操场上看电影,有的人还对当地小娘比乱摸,被王司令在大会上痛骂
发表于 2010-9-10 09: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进老兄别的没记住,这事记得到挺清楚 说话都原汁原味的,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西沪港战友之家 ( 沪ICP备09012567号-3 )

GMT+8, 2025-11-5 13:56 , Processed in 0.0616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